美文网首页本专题已关闭
从王尔德的一句话,聊聊老中青年的朋友圈法则

从王尔德的一句话,聊聊老中青年的朋友圈法则

作者: 火龙果的秋天 | 来源:发表于2017-05-14 12:20 被阅读0次

    “老年人相信一切,中年人怀疑一切,青年人什么都懂”——王尔德

    这是今天无意看到的一句话,很有意思。王尔德的本意大概是,年纪越大,站的高,看的远。看到的未知也越多,对未知更充满敬畏。

    前阵子傅盛也有过相关认知论的表述。成长并非只是人脉,财富的升级。最大是来自于认知升级。

    但是结合实际情况,从字面意思直接理解这句话,在新媒体营销层面也能站住脚。以微信朋友圈为例,简单探讨下。

    老年人相信一切:情感灌输

    群体分析:

    这里的老人指的是50岁以上人群。

    享受过改革红利的他们,目前最大的诉求就是晚年幸福,身体健康。同时子女安好,有所成就。

    同时他们大部分人可能直接越过了pc时代,直接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导致人群会有两个特征。

    一是防范意识低:PC时代,百度全家桶、3721这类营销插件层出不穷。但是老年人没有踩过这些坑,对网上信息的信任度较高,更不会主动去核实,筛选信息意识较低。

    二是微信瘾更大:他们的自由可支配时间更多,在微信上沉浸的时间更长。语音聊天,互相发小视频解闷娱乐,就能打发大半天时间。再如抢红包,每次发个几块钱就能抢个不亦乐乎,这种情况尤见于亲友群。

    除了上述拉家常,那如何在亲友群里增加谈资呢?

    成本最低的形式就是:鸡汤养生文

    新榜等机构都会进行热文分析,爆文一般都是耳熟能详的大号产出。但这些新媒体圈鲜为人知“上不了台面”的养生文章,传播量却往往也在百万量级。

    最近和朋友聊到收购微信号这块问题,行业内的号几万、十几万起步很正常。但养生号一般都是百万级别的买卖。

    对新媒体人启示:灌输情感,梳理权威。

    案例:无数闷声发大财的养生类大号

    中年人怀疑一切:贩卖焦虑

    群体分析:

    这里的中年人是指30-50岁人群。

    他们大部分已经成家立业,烦恼却是只增不减。

    老人的健康问题:这类人群的父母基本已退休,他们最担心的就是父母们的健康问题,就怕生个大病一年一场空。

    孩子的教育问题:关于学区房的讨论已经成为一个月经性热点,笔者的一个亲戚为了要换学区房,全家4口人,从一个百平敞亮房挪到了一个不到50平的小房子。然而辛苦大半辈子,付出和收获能否成正比仍然是未知数。

    自身工作问题:职业晋升遇到瓶颈,技能被取代的很快,有些不复杂工种甚至能被ai取代,例如速记。年前流传华为裁员重点拿35岁以上员工开到,不禁让大家倒吸一口凉气。

    改革红利期慢慢结束,阶级固化趋势却越来越明显。他们可能赶上改革红利的小尾巴,但是依然要继续奋斗。

    所以在他们朋友圈,充斥着工作相关,家庭生活相关,社会问题讨论。今年最火的一个大号,夜听,某种程度讲就是给中年人的“镇定剂”。

    对新媒体人启示:发掘焦虑,引发感概

    案例:夜听,叶檀财经等

    年轻人什么都懂:号召行动

    人群分析:

    这里的年轻人是指18-30岁人群。

    刚刚步入校园,或初入职场不久的年纪。

    国外年轻人还在无忧无虑,中国年轻人却呈现着难得早熟。

    而这两个催熟剂,一个是房价,一个是婚姻。

    随着PC发展到移动时代的年轻人,天性是开放包容的。喜欢自嘲,同时又能自我排解。最近一个”丧逼“的概念很火,这是”屌丝"的进化版——表面上自暴自弃,同时仍然爱折腾。

    他们确实什么都懂,关心这一切有关的或者无关的。对娱乐圈的八卦如数家珍,可能比对身边朋友还要了解。

    比如王宝强出轨,网友的路径一般先去骂马蓉,然后去骂陈赫和文章,最后还会去邓超微博警告不要出轨。

    在年轻人的朋友圈:更多的是“行动”层面展现。喜欢晒自拍,喜欢和现实抬杠,感想敢做。新世相的逃离北上广,丢书活动屡试不爽 。

    对新媒体的启示:认同迎合,创造“新需求”,号召行动

    典型案例:咪蒙,胡辛束,新世相等

    无论是老年人,中年人,还是年轻人。企业在营销的时候,还有更多的维度进行细分,性别,城市,消费能力等。基于用户维度去研究往往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结论。

    交流加我微信gongyan4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从王尔德的一句话,聊聊老中青年的朋友圈法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kq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