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热情的顾客,隔三差五总来光顾我的店,有时候买一件两件,有时候空手而归。
说她热情,是指她对可心衣服那满满的热情——从她巡视般的目光突然停留那一刻,能看到她的眼眸里闪闪的亮光,继而欣喜,试穿,爱不释手。
但她很少当场下单,她告诉我,自己常常冲动消费,买回一大堆不常用的东西,将屋里塞得到处都是,想扔吧,没用几次,不扔吧,又太碍事,买衣服也是这样。她现在改变策略了,给自己留下一两天缓冲的时间,想好了再下单。
我的店地处闹市中心,符合我店衣服档次定位的客户群还算稳定。但随着时间拉长至今日,那些因服装结缘的客户,我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了,唯独对她像对老朋友一样记忆犹新。倒不是因为她长得特别,或者特别投缘,而是因为她的习惯。
就像上面所说,她不像其他的顾客那样,看中的衣服,会当场讲价,买走。她的消费态度相当谨慎,因此也常常留下遗憾。
先从那件宝蓝色的羊毛大衣说起吧。那年流行枣红和驼色大衣,好多门店都有相似的色和款,我销售的衣服品牌厂家别出心裁,率先推出蓝色系的大衣,我记得同款的有两个色,一款宝蓝,一款藏蓝。宝蓝的那款特别衬肤色,靓丽俏皮,藏蓝的那款则稳重大气。
这两款,我所说的美女都试过,最终她看中了那款宝蓝L号的,凭心说,不但颜色很适合她的肤色,而且裁剪也很合她的身,说量身定做也不为过。虽然我提醒她这款大衣在那年的市面上很招人眼,而且因为我是本市的独家销售,换而言之,在本市这样的款一个号只有一件,好多人都看过,但大部分都是嫌价格贵没有下手——一件大衣两三千,确实不是一般人狠得下心买入的,但以她烟草系统的收入,拿下这件衣服并不难——说不准,哪天哪位有实力的,说下手就下手了。
她虽然爱不释手,虽然觉得我说的也有道理,但最终还是决定改日再买。
第二天上午,一位贵夫人模样儿的女人携女伴儿来店里逛,一眼就看中了那件宝蓝色大衣,她试了试,左顾右盼看一阵儿,又让同伴帮忙看看合不合身。她同伴儿的看法和我一致,都觉得既合她的气质又和她的身材,那位贵妇人便不再犹豫,和我简单讲价后,就付款带走了。
她是当天下午来的店里,那会儿我都快下班了。她告诉我是冲着那件宝蓝色的大衣来的,但当我回答,有人上午已经拿走那一刻,我看到她满脸的遗憾与痛心。为了表达她的心有不甘,她又把xL号与m号分别试过,但都以遗憾收场。
于是,她求我,能不能再让总代理发一件过来,说实在是太喜欢了;还说昨天都叮嘱让我留着了,没留是我不诚信,所以,我必须得想办法。
是的,她好像临走时,是说了这么一句,但在商言商,她又没有付过定金,我当然可以默认她没有下定决心,那么我当然有权利处理我店里的商品。
我告诉她可以试试其他的款,她不干,一味缠着我,一会儿告诉我多么多么喜欢那件衣服,一会儿说昨天卡里没钱了才没下单,一会儿又怪我不照顾老主顾……总之,我受不了她的软磨硬泡,最后给代理商打电话,让他想办法跟厂里通融。
厂里给我发过来L号的另一件宝蓝色羊毛大衣,已经是一个星期后的事儿了。货一到,我就打电话给她,让她来店里取。
这次她倒跑得挺快。然而,把那件一模一样的大衣展现在她面前,她却犹豫了,说这件颜色没有原来那件好看,又说第二批货的布料比第一批的要差不少……
我知道她是心理因素,就把我卖得只剩下s号的同款大衣,拿出来让她作比较。她比较来比较去,结论没怎么变,就是这款质量做工都不如被别人买走那件。
我哭笑不得,就当她是讲价的策略,最后以最薄的利润卖给她。然而,她后来来店里说起到手的那件大衣,还是满满的遗憾,言语间尽是差强人意。
其实,我知道这件大衣和原先售出的那件大衣是同一个批次——也就是说布料和裁剪一模一样,乃至做工都是同一条流水线上出的。只是在她的犹豫期,那件衣服被人毫不犹豫地买走,这让她感到后悔与懊恼。当我答应她可以再调一件时,她便将对错失的那件大衣的期待与执念,近乎完美地投射在后来那件上,而高估了原来那件大衣的本质。
莫名想起张爱玲有关红玫瑰与白玫瑰的诠释,虽然她讲的是爱情与婚姻的真谛,但放到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错失的某物,而产生一份难以落地的期待,终成无解的执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