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a6e2c4fe04ea2ac0.jpg)
中国园林博大精深独树一帜,不仅对东亚国家的园林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还促使欧洲一些国家的知名园林添加了中国元素,那它的独到之处何在?一言以蔽之便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此话出自我国古代唯一的造园专著《园冶》,其也是贯穿整个“中国造园技艺厅”的一条主线。
“造园技艺厅”位于中国园林博物馆的二楼南区,虽然它的面积仅有640平米,但内容详实精彩,引人入胜。展厅共分造景立意、造景技法、园林基本要素和传统造园流程四个部分,其将枯燥的理论介绍融入到图表展示、文物陈列、情景再现之中,生动形象,别有洞天。我沿着曲廊幽径缓步游览,流连于厅、堂、轩、馆、阁、榭、洞、亭、廊间,便似飞临天南海北的各个名园,大涨见识的同时,还倍感心旷神怡。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造景技法部分。我国的园林造景有法而无定式、变幻而有方循,貌似千变万化,实则万变不离其宗,即采用障景、借景、框景的技法达到情景交融、妙趣盎然的意境。所谓障景即是在园林中营造屏障,以分隔景观或景物,形成欲扬先抑、欲露反藏的艺术效果。常见的手法有添加影壁、假山、绿篱、土丘、雕像等等,达到曲径通幽、庭院深深、柳暗花明的效果,恰似羞答答的大家闺秀欲言还休,总是吊着人们的胃口。
而借景法则是将园外景致引入内部,用以拓展园林的观赏空间,典型的代表有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王勃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形容登阁望远的感受,其实这正是滕王阁在借用周围景物以衬托自身的巍峨高大。北京颐和园更是把玉泉山的身影纳入昆明湖的波光之中,无论是夕阳西下之时,还是朝霞满天的一刻,都会呈现出一派湖光山色共徘徊的美景,惊艳了游人的双眼。
框景亦称透景,是利用门洞、漏窗等边框式元素将景致收拢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形似挂起一幅幅山水画卷一般,极富美感与浪漫情调。尤其是各式各样的门扉,意趣天成,它们有的如圆圆的月亮,有的似收腰的宝瓶,有的像盛开的海棠,五花八门,变化多端,框起的景致美不胜收。每每跨越这些“假门”,我都会联想到李清照的词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魅惑总在前方。
《园冶》的“人作天开”之说是我国传统天人合一理念的集中体现,效法自然乃中国造园技艺的内核,精湛的技法往往淡化雕琢,让人如置身野外,寄情于山水之间,抛开琐事烦扰,忘却尘世喧嚣,使疲累的心灵得以短暂的休整,以利再战,再次投身到熙来攘往的搏击之中。人无恼不世,世无园难安,园林便是一处安抚人心的静谧之所,在障景、借景、框景组合拳的冲击下,人们便可细品能工巧匠的超凡技艺,体味自然而然的横生妙趣,可谓是:外美在园林,内秀在园艺。
2024.6.23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b74ce6076863df3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16ec5e0a9c0e4f0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8c99bb4ddccef3d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