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双儿读书屋
来源 |双双说(ID:shuangshuangshuo)
近两天我的朋友圈被423世界读书日的消息刷屏了,作为一个爱读书的人,我也少不了凑个热闹啊,趁着各平台做活动,买了10来本想读已久的书。结算完发现买了好几本吴晓波的书:《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大败局》。说起来吴晓波是目前我非常敬佩的榜样之一。他不仅写了多本好书还拥有多套房产和海岛,是目前最值钱的财经作家。有些人还不了解吴晓波,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
01
36岁走出体制
46岁迈入新媒体
51岁公司估值近16亿
吴晓波1968年出生在宁波,父母都是军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90年,22岁的吴晓波加入新华社成为一名商业记者,一干就是13年,几乎跑过了全国所有省份。
1996年,出版第一本书,之后每年一本,成为知名财经作家。1997年,开始买第1套商品房,之后每年买一套房,还买了一座海岛。
2004年,36岁的吴晓波从体制内走出来,去哈佛成了访问学者,种下创作《激荡三十年》的种子,同年创立了蓝狮子出版公司,成为最好的财经出版公司之一。
46岁进入自媒体行业,成为了知识付费领域“四大天王”之一,是现今最值钱的财经作家,影响力不可谓不大,他亲手打造的“吴晓波频道”所在的巴久灵公司估值近16个亿。
翻过吴晓波的文章、听过他的演讲,我发现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不光思维上要升级,行动和对于大趋势的分析判断也要升级。
图片来源于吴晓波频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吴晓波的思维、行动和对于趋势的分析如何让他一步步迈向更高的台阶。
02
成长历程
写书、买房、做自媒体
在吴晓波的同学中,每个人的成长都差不太多,为什么单独吴晓波能够成为今天这个耀眼的人呢?
吴晓波在他的文章中写道:“我们是步入社会后第一批用上电脑的一群人,我买的是联想一款售价一万块钱的电脑。当时,同学们都觉得我疯了,竟然花一万块钱买一台电脑,因为那时我一个月的工资才两百块。我就告诉他们,从明年开始我要让自己的稿费达到五千块钱,两年把这台电脑的钱赚回来。”
之后吴晓波靠写专栏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看到这里也许你觉得,是不是因为吴晓波本来在写作上就非常有天赋呢?
吴晓波说:”我是不太相信天才这种说法的,我不是一个天才,我的第一本书《都市背影——吴晓波看世界》只印了6000册,其中3000册是我自己花钱买回来的“
吴晓波只是更会坚持,坚持10年写了10本书,坐了十年的冷板凳,虽然很累但自得其乐。其中有两本书畅销百万册——《大败局》和《激荡三十年》
吴晓波的第一桶金其实并非来自于写书,而是来自买房,一个以知识分子自居的人为什么会以买房来作为财富积累呢?
吴晓波说:我30岁前不在意金钱,30岁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热爱金钱。热爱金钱的原因是不希望被金钱征服,我希望和金钱成为朋友,我对写作能不能让自己过上体面的生活,是充满疑惑的。
从1997年因工作原因去华东搞商品房研究以后,我就决定每年买一套房,直到2017年国家调控,坚持买了20年。我最初的财富累积也来自这里。
我从来不相信贫穷能让人变得高尚,只有你在商业社会中让自己过上体面的生活,你不会对别人的财富和享受产生过多羡慕,你才能平和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2014年,吴晓波发现城市中很多报亭都不见了,找不到自己的读者了。于是,5月份,他停掉了所有媒体专栏上线吴晓波频道,给自己写文章。同年7月,运营主体巴九灵公司成立,吴晓波正式进入自媒体产业创业。
2016年7月,吴晓波频道完成1.6亿元A轮融资,吴晓波夫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正在考虑IPO或是并购。
2019年4月吴晓波格外被外界关注,他正在将一手做起来的知识付费品牌,“吴晓波频道”所在主体-杭州巴九灵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96%的股权作价15亿出售给A股上市公司全通教育。
图片来源于吴晓波频道03
做自媒体生意
吴晓波一早就想上市套现?
在2016年第一轮融资之前确实是没有的,他和团队在潜心研究如何把“吴晓波频道”做大,做出影响力。
2014年5月吴晓波正式进入自媒体行业,进入之初他也是内心惶恐到不行,并不知道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
图片来源于吴晓波频道一边摸索一边学习,他在文章中写道:
“说实话,在博客和微博时代,像我这样写惯了报刊专栏和书籍的人,一度非常不适应,我不喜欢口语化写作,鄙视靠耸动性言论获取粉丝的做法,我也不习惯在闹哄哄的广场上跟人互喷口水。
微信的到来,让我突然有了新适应感。因为我发现,在微信朋友圈里,你更容意读到和分享理性的内容,喧嚣的声音被大量屏蔽,人们从广场上重新回到了稍稍安静的大厅里。”
吴晓波在做自媒体时从不习惯、不适应到被吸引,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走过来的,他喜欢思考、喜欢用旁观者的身份和视角来观察和记录这个时代。
吴晓波的这个性格主要受他的偶像沃尔特•李普曼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我幻想能够像李普曼那样的知识渊博,所以我在大学图书馆里用最傻的方法读了四年;
我幻想成为一名李普曼式的记者,在一个动荡转型的大时代,用自己的思考传递出最理性声音;
我幻想自己像李普曼那样勤奋,在报纸上开出了自己的专栏,并逼着自己每年写作一本书。
我还幻想像李普曼那样名满天下,2015年开始举办跨年演讲,把自己的知识免费分享给热爱学习的人。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吴晓波自己的读书时间越来越少,精读一本书的时间被拉长,对于一个想要一直进步的人来说,忙到没时间学习成长是一件不太美妙的事。
吴晓波越来越想只做一个时代的记录者,他会选择出售“吴晓波频道”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04
如何评价吴晓波
外界称吴晓波为“这个时代有钱的文化人”或是“最会写作的商人”。
其实我们应该感谢吴晓波,他的书籍让我们认识到中国企业的发展变革。他的商业让我们看到时代的红利一直在,普通人也有机会抓住。
我不知道那些看不得他从自己创造的企业中变现获利的人是怎么想的,如果一个人穷困潦倒,他不可能会写出理性的东西。
我在研究他向榜样学习的时候,就觉得没有几个人能做到他这份儿上,为了像偶像一样博学,苦读了4年的书。多数人心里都有一个或多个偶像,看过听过偶像的事迹,当时激情澎湃,过后还是没改变。吴晓波不仅行动了,还始终跟随偶像的脚步前进。
看到他工作时,我就觉得这个人真的是非常勤奋,对自己够狠,你想想在1990年有几个人敢去买一台万元的电脑,还扬言2年就通过稿费把本金赚回来?
吴晓波是一个特别重视国家命运、宏观经济的人,每一次选择都是在国家发展上做文章,1997年看准了国家对商品房的大力扶持,每年坚持买房,买了20年,这种韧性,活该他有钱!
图片来源于吴晓波频道选择自媒体行业,站在了风口上,将公司推向上市套现,他的贡献体现在提出“新中产”这一概念,其实我也是在了解吴晓波的时候才知道这个词,我觉得这个词用在这个时代真的是太合适了,它代表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新思想、新文化。
这样的人令人敬佩,他要赚不到钱大家都替他不值,不是吗?
Reference:
1-本文部分素材取自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2-《吴晓波频道“上岸”记》,来源:新浪科技,作者:杨雪梅
3-《从吴晓波频道到890新商学:回到历史的基本面》,来源:砍柴网-科技自媒体,作者:倪叔
4-吴晓波演讲视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