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随记之舍本逐末的嫌疑

读书随记之舍本逐末的嫌疑

作者: 邵保锋 | 来源:发表于2020-04-17 21:54 被阅读0次

            这几天在家里,因为还没有开学,就有时间看看书。今天看了胡适先生的《哲学的盛宴中国篇》,翻看几页儿,收获颇多,不愧为大家之作。

            当看到第11页关于近世哲学的一些记载:“明代以后,中国近世哲学完全成立。佛家己衰,儒家成为一尊。于是又生反动力,遂有汉学、宋学之分。清初的汉学家,嫌宋儒用主观的见解,来解古代经典,有‘望文生义’、‘增字解经’种种流弊。故汉学的方法只是用古训、古音、古体等等客观的根据,来求经典的原意。故嘉庆以前的汉学、宋学之争,还只是儒家的内讧。但是汉学家既重古训古义,不得不研究与古代儒家同时的子书,用来做参考互证的材料。故清初的诸子学,不过是经学的一种附属品,一种参考书。不料后来的学者越研究子书,越觉得子书有价值。……于是从前作经学附属品的诸子学,到此时代,竟成了专门学。一般普通学者,崇拜子书,也往往过于儒书。”

              读完这一段话,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学生和这个有点类似。做老师的都知道教材的重要性,很多老师也希望有一本教学参考书,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一些教学参考书试图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详解一下,后来有些学生发现老师讲的在那些书上都有,这样的话就降低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

            久而久之,学生就放弃了教材,原本需要理解的过程简单化成了背诵和记忆。随着内容的增多,发现背和记并不能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真正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应该是所谓的详解答案。对于悟性高、理解能力快的学生而言,详解答案绝对是一种伤害。

            轻视教材,重视参考书,试图用大量的重复来解决对知识的理解,这应该是教育的一种误区吧。但是这种方法古而有之,源远流长,是不是有一种舍本逐末的嫌疑?

            以前我对学生这种想法不太理解,看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学生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有没有一种更好的。如果我们不尊重规律,就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随记之舍本逐末的嫌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gu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