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让成长有迹可寻(三)

让成长有迹可寻(三)

作者: 落笔超群英 | 来源:发表于2018-09-01 11:33 被阅读0次

    周践行 , 第十周2018.08.20

    河南怡轩爸M6G6

                  让成长有迹可寻(三)

              你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吗?

    学生时代,大约在我进入中学以后,我慢慢地发现,哎,我不爱跟同龄的小伙伴们一起扎堆,一同聊天了。而且,他们的话题让我感到乏味和无聊。

    也是那个时候,我逐渐地变得很闷,喜欢独自纠结,甚至有些孤独、边缘化。

    这样的自己给后来的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一系列难以解答的困惑和难以跨越的障碍。

    让成长有迹可寻(三)

    比如,那时班级内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他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兴趣跟习惯,也往往引起我的关注和思考。原来,优秀的同学身上有那么多特点。而这些特点都是我自己身上所不具备,甚至是格外欠缺的。为此,我的内心跟性格变得敏感,我开始否定自己,甚至缺乏一个正常人应有的自信。

    因此,学生时代的表现一度也成了我不堪回首,甚至一塌糊涂的岁月。细量思之,自己大多数的时候只是在各种表象的世界里兜兜转转。

    尽管渴望表现自己,可是我很难摆脱掉安静、害羞的内心世界。

    让成长有迹可寻(三)

    学习上如此,生活中的自我也变得偏激。

    迷失掉方向,所有的障碍和困难都推给性格内向上,似乎性格内向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洪沟。

    直到有一天,我听了青音女神的一期节目――《性格内向的人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我对自己的性格才多了更多的了解和接纳。

    让成长有迹可寻(三)

    在这期节目里,青音女神仔细地列举了心理专家给我们大家的提示:内向者跟外部世界相处的十种不同于外向者的方式:

    第一,内向者习惯于避开人群。我们跨过了二十世纪,进入了一个历史学家称之为恶性文化的时代,从农业社会过度到商业社会,人们从小城市蜂拥到大城市,以前与熟悉的人们并肩工作,如今他们需要在一群陌生人中证明自己的能力。”而这群人常常是叽叽喳喳的吵闹着,内向者很不适应这种情况,他们觉得他们被孤立了,宁可呆在人少的地方。

    第二,群聊使他们紧张,深入的谈话使他们健谈。大多数外向者热衷于一群人闲谈,而内向者会觉得这很无聊。在群聊中,内向者经常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内向者的方式:在喧嚣的世界中过安静的生活》一书的作者索菲亚在书中写道,内向者更喜欢深层次的谈话,尤其是关于哲学的。

    第三,内向者在舞台上活力四射,只是不擅长台下的闲聊。“靠口才谋生的人至少有一半是天生的内向者”詹妮弗·卡维拉博士(《安静的力量:内向者与众不同的力量》的作者)如是说。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精心地准备。事实上,很多成功的表演艺术家是内向者。在舞台上,与观众隔离开来,对他们来说远比在台下的交流容易。

    第四,内向者很容易分心,但很少感到厌烦。如果你想考验一个内向者的耐心,只需带他们到一个他们觉得刺激过度的地方即可。由于对环境有着高度的敏感性,内向者在人群中常常觉得心烦意乱、不知所措。然而,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他们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长达几个小时。他们可以借此机会给自己“充电”。

    第五,内向者更喜欢有创造性的、具体的、独立完成的工作。内向者喜欢自己做自己的事,全心全意地把精力投入到手头的工作中去,当需要做决定或者解决问题时,他们总是要要深思熟虑。因此,在安静、放松的环境中,他们的效率会更高。某些职业——如作家、野外科学家和幕后科技工作者——可以给内向者提供他们喜欢的环境,使他们灵感涌现。

    第六,在人群中,内向者总是最靠近出口。在拥挤的地方,内向者不单单是身体感觉不舒服,而且会尽量向外围挪动来调节这种不适感。他们或者靠近出口,或者在音乐会后排或者坐在飞机上靠近走廊的一侧,以此方法来避免被人群包围。内向者解释说,“我们喜欢坐在可以随时撤退的位置上,或者是靠窗的位置。”

    第七,内向者总是习惯三思而后行。他们内向的行为习惯为他们赢得了“倾听者”的称号。他们张嘴之前总是会先考虑考虑,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先说出来(外向者常常是这样)。因为这个习惯,他们看起来很安静、很害羞,但这意味着一旦他们开口,他们的言语会更有深度,更有思想,而且更有力度。

    第八,内向者不像外向者那样易受环境感染。发表在《科学前沿》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脑“反馈”中心处理经验的方式很不一样。外向者通常会因其周围环境产生一种多巴胺,而内向者不会有此种反应。事实上,有内向倾向的人对环境的反馈远不如外向者强烈。

    第九,内向者往往不喜欢接听电话。大多数内向者拒绝接听电话——即使是朋友打来的——是有原因的。突然的来电会打断他们的工作,或扰乱他们的思路。而且大多数的电话交谈会涉及他们所不喜欢的闲谈性质的内容。内向者可能会让来电转接语音信箱,这样等他们做好谈话的准备时会打回去。

    第十,对内向者来说,独处的时间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对一些人来说,独处是很重要的,这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时光。谈到刺激的时候,内向者都会有所顾忌。心理学家解释得好,她说,“把我们每个人都看做是一杯“能量”,对内向者来说,社交会消耗能量,而对外向者来说,社交会使杯中的能量越来越满。大多数人喜欢这种能量。我们乐于给予,乐于分享。但是当杯子空了,我们需要时间,需要独处的时间来补充能量。”

    对照了这十点内容,我发现,自己全中。不知道阅读到这里的您怎样开看待自己的性格倾向?

    后来,反复听了几次这一期的节目,我逐渐变得释然、开阔了。原来性格的内外倾向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参与社会的劳动在分工上会有差异。内向者更容易捕捉到信息,灵感涌现,可精力会有大大的限制;而外向者迟钝,需要大量的信息刺激,勇于拼搏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那么,性格内向,如何去突破呢?下面有一段青音姐的感悟分享,或许对您和您身边的人会有启发――

    “有一段时间,我在想:我做主持人的工作,这是一份非常需要抛头露脸的工作,甚至是一个挺出风头的工作,我在出去采访的时候我也是一个非常的敢打敢拼,可是我怎么会是一个内向的人呢?渐渐的,我发现其实当你认同你是一个内向的人的时候,你慢慢的就开始往外向走了。所以啊,我们可能平常对内向有着很大的误解,内向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

    哇,原来,性格的倾向会由一端过度到另外一端。

    它使我想起易经思维里的太极图。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让成长有迹可寻(三)

    其实,性格内向也好,外向也罢。都无例外于:人法天,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

    让成长有迹可寻(三)

    我们终其一生,都需要遵循“道”的高度,以此来丰富和践行好我们的生命过程。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让成长有迹可寻(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成长有迹可寻(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oy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