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什么?
成长就是一次次杀死昨天的自己。
今天是10月29日,加入逆熵增成长社群的第64天,我是从第三期共读营的自我介绍环节坚定了加入社群的想法,目之所及皆是大佬。
64天让我经历很多,2个月的时间让我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个月的成长可以比上过往的十年,十年前我恰恰刚上大二的时候,大一还很上进,大二开始逐渐滑坡,到了今年的觉醒,当然这两个月爆发式的成长也离不开过往的积累。
这个月的分享话题又恰好是“成长”,所以,当你想要变好的时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接下来,我就来讲讲我最近的成长经历和感悟。
1.在开始的时候,平静的接受自己的笨拙。
我的开局并不差,但却暗藏着一个危险的坑。共读营里优秀学员,今日最佳,结营时的分享,让我感觉我好像在写作方面有那么点天赋,然后开始日更47天,更新10w多字。
中秋放假休息后的阶段,思想稍稍放松就沉寂了半个月之久,完全找不到写作的感觉,也没有任何想写东西的念头,公众号断更28天,彷佛一瞬间变了一个人,回到了过去的自己。
断更期间,绳系多次鼓励我,给我讲她断更的故事,但是我一直也没有鼓起勇气,收拾行囊再出发。
休假结束,我回到单位给小伙伴们上了第一堂思政课,没有主题,没有准备,随机交流,我讲了《孟母三迁》的故事,一小时的随机授课,状态爆棚,文思如泉涌,我才恍然意识到,讲的所有内容都是我最近读书和写作上的内容。
10月20日,我开始写下近期的第一篇公众号,从《孟母三迁》顿悟出读书的秘密,看到了我自己的成长。
我最近读书的内容都是关于成长主题的,在当今“成长”已经成为了一个领域,可能存在少数人并没有成长的概念,成长的速度和质量也非常不错,但对我们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成长却是个非常陌生的领域。
在这个陌生的领域,我开始便进入了一个聪明人的陷阱,一个可能致命的大坑:一做就有小成,认为自己仿佛一下子就学会了,没什么困难的,所以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后期又进入了焦虑期,写出来的东西自己很不满意,感到灵感枯竭,十分焦虑,为了日更东拼西凑,直到断更,一断便很难再去继续。
其实这是一个局,前期的爆发式成长是过往的积累,想要长期的成长必须有不断地积累。在很多时候和很多领域我们都会进入这个局,开始很简单,一个瓶颈期就劝退了大部分人,越是有些小聪明的人,越会在不同的领域循环进入这种局。
当我识局破局以后才意识到,过往在很多经历中,都无数次地入局:进入一个陌生地领域,我居然以为自己一上来就能做的很好!
破局的关键就是:在陌生的领域,开始的时候,平静地接受自己的笨拙。也许领域这个词有些大,学任何技能,做任何陌生的事情,都适用这个原则。
这个道理,我虽然懂了,仍然会稍不留神便陷入局中,昨天就又一次陷入了其中,幸好有朋友直接点醒了我,整理了一个flomo的卡片给大家分享下。
2.以慢为快,任何一个阶段都没有办法跨越。
刚开始感觉写作很困难,或者有些自卑感觉遇事没方法的小伙伴,是不是就不会遇到我的情况了呢?或者说感觉这个世界很不友好呢?
我的第二段经历告诉我,感谢我们曾经的笨拙。
我现在的状态就是回归最笨拙的方法去做事,在两件事上,一是阅读,二是打卡。
我们通过读书和交流,学习到了很多好的记录时间的方法,复盘的模板,阅读的方法,我们直接开始上手使用,毕竟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这些先天优势,那么,你在使用的过程中,是否感觉有一些笨拙,用起来并没有那么的随心所欲呢?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是刚开始的原因吧,可用地时间长了,还有这样的感觉是什么原因呢?
我在读书时就发现,不管用什么方法,总会感觉有些别扭,读累了就会回到逐字逐句默读的习惯,我在书中看到的都是否定和告诫大家,这种读书方法是最笨的方法,大家不要去用。
可人总是喜欢去尝试做别人不让你做的事情,我会下意识地回到逐字逐句默读甚至出声的阅读方法,然后陷入自己又用了最笨拙的方法的焦虑中去。
经过断更后的反思,我破解了这个局,告诫我们这种方法是笨方法的人,他们是从这种笨方法中走出来的,所以才有清晰明确地对比,更清楚的认知到,笨方法的利弊,进而升级阅读方法。
我们却跨越了最笨拙的阶段,直接使用高级方法,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想要出世,必须先入世,要想打破这个局,必须认清这个局,我们需要去寻根溯源。
我从起点重新出发,比较最初地自己,现在我能够清晰的知道下一个阶段应该如何走,自己亲身走过最基础的阶段,体会里面的种种优劣,而后迅速提升一个台阶。
少有人走过的路,往往蕴藏着不一样的风景,从根源出发,才能有更多的体会,既能解决时不时回到起点的问题,又能更好地学会和使用高级方法。
所以,谦虚的小伙伴,你可能在开始的路上走的慢了些,但你同样一直在积累,缺少的只是一个方向,而成长社群能给我们提供的最多的,恰恰是无数的学习方法和成长路上的感悟。
另一个是打卡的例子,提到打卡,很多小伙伴的第一反应是批判,谨防打卡形式主义,变成“为了打卡而打卡”,所以就选择以“高出打卡一重境界”的态度,直接不打卡。
我想说的是,打卡只是一种形式,或者说,打卡只是自律最初的阶段。不要讲形式主义的打卡,有多少小伙伴,能将形式主义的打卡坚持一百天?哪怕各种付费后的打卡,坚持下来的人也是少数。
我们连形式主义的打卡,这种假勤奋阶段都过不去,那我们能够达到不需要打卡的真勤奋吗?
打卡对于我们来讲,更应该是一种挑战,哪怕最简单的甩胳膊的动作,坚持一直做下来的人,也只有柏拉图而已。
以慢为快,走过的路都有用,反而跨步太大,更容易跌跟头,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无法跨越。
3.找到属于自己的愿景,找不到就去做。
今年给自己制定的下半年的计划是找到一个相对长远的目标。也就是找到成长的方向,其实这是大多数人都想要解决,却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幸好任何方法都是有方法论的,我来分享下我的历程,希望对大家有些启发。
我跟社群里的各种大佬链接咨询,他们有些人有自己的目标,比如:立志教育事业,想要出一本书等等,但大部分人也是没有长期的目标的,或者说没有很好的方法论。
我参照《人生效率手册》的七个人物法,来找自己的硬本领,分析出的是自己的刚需,这个是十分有用的方法,推荐一下。
在国庆节,我预约了白鱼进行天赋解读,结合解读,我把自己的一些经历梳理出来,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优势和特长,还有就是经常面临的挑战,也就是前面我讲到的局。解读复盘后,让我认识到,不管是什么天赋和挑战,最终还是要回归自己。
我对自己近几年的经历进行剖析,近期最大的成就,就是去年法考一次上岸,我最了解的内容就是法考的东西,我本职工作上讲课比较多。
当然,我现在的能力肯定达不到法考培训的水平,但是我可以去做助教,夯实基础,拓展这方面的优势,作为一个长期的技能。
国庆期间我跟培训机构谈下了兼职助教的工作,视情况参与一些案例和课件的制作,这无疑更有助于培养属于自己长远的技能。
第二件事情是找到一份愿景,就是常说的赋予意义法,第一次认识到愿景,是白鱼讲到自己因材施教的愿景,从一生的目标,长远的目标,十年的目标,都近期的目标,到落地实施都连成一条线。
人一辈子能有一个愿景真的是极其有意义的事情,在成长的道路上增加的就是加速度了。叶老师的愿景:用生命影响生命。这个愿景不仅加速了他个人的成长,更是加速了我们整个社群的飞速成长啊!
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我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我不仅仅有了愿景的概念,也找到了自己的愿景。
我的本职工作里有一项职责是上思政课,思政课对现在的孩子来讲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对我来讲又何尝不是呢?往往讲的平淡乏味,听的昏昏欲睡。
我休假结束后,在大家课间休息的时候,跟小伙伴闲聊,聊到经典的一句“我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以此为题展开了一堂思政课,从读书讲到《孟母三迁》,从环境讲到改变,这堂课我状态爆棚,小伙伴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而后在两周的时间里,我进行了7次随机话题的讲课,跟4个小伙伴单独交流,解惑他们的咨询,让小伙伴走上讲台讲课,我补充讲课,讲到认知觉醒、讲到让自己变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讲躺平与挣扎,讲破局讲成长,仿佛把我所有学到的东西都要讲给大家。
我忽然认识到“打开门锁的钥匙,往往不会插在门锁上”。看着他们眼神中闪着的光芒,我忽然认识到思政课真正的意义,忽然脑海中浮现出逆熵增成长社群的愿景:用生命影响生命。
我默默许下一个小小的愿望:我要通过我的努力,通过我的课堂,改变一些小伙伴的认知,点亮他们成长路上的星星之火。
这个愿望的实现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需要变得更好,需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
当然,在刚才我也讲到了,很多小伙伴找不到自己的优缺点,找不到自己的兴趣、能力、天赋,那怎么办?
找不到方向,就去做事。文涛曾经跟我讲过一句:写不出来,那就去写。我感觉非常有道理。
兴趣是什么?兴趣就是你把这个事情做的还不错,只有你能做好的事情,你才会产生兴趣;
优势是什么?优势就是你在竞争中能战胜其他人的地方,只有在竞争中,你才能发现你的优势;
愿景是什么?愿景就是你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你想要的改变,只有在努力去做事的过程中,你才能找到愿景。
也只有做事我们才能真正的认清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讲讲我的经历,我8.15号写的第一份半年计划,计划半年时间更新6万字。
到9.1号已经更新2.6万字,计划修改为15万字。
到9.30简书断更,写了10w字了。
社群里很多朋友都进行了长期写作,相信都经历过我这个过程,我们不去做事,根本无法认清自己现在是个什么水平,何提成长?
所以如果找不到方向,那就在你现在的方向上去做事。
4.成长是一件极其自我的事情,他律终将要成长为自律
经过自己的成长和改变以及许下的小小愿望,我在跟身边的小伙伴成立了线下的共读小分队,一共8人,我自己选的人,我认为比较上进,有一定潜力和基础的人。没有强制每天阅读和写作,约定一周的时间大家在一起分享一下阅读的心得,共读《认知觉醒》。
一周我们坐在一起交流的时候,有些人已经读过大半,有些人却还停留在我第一次领读的序章,他们讲,没时间或者比起微信读书还是更喜欢看看抖音,玩玩游戏。
他们自己也知道读书是对他们好的事情,刷抖音玩游戏是对他们不好的事情,这个道理毋庸置疑,我经常问小伙伴们,如果我们做选择题时,选项有好坏之分,大家还会纠结吗?没有人纠结,必然是选好不选坏。可是我们身边选坏不选好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我的一次讲课结束后,我说大家有什么关于成长的问题,可以来咨询我,有两个小伙伴来找我咨询,一个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太被大家认可的小伙伴,他带着自己整理的小纸条来找到我。
上面写着:《认知觉醒》中元认知的概念是什么意思?他感觉到自己的底线总是在退让,元认知的概念是不是能够解决他的这个问题。
我在课上无意间提到了这本书,他不仅阅读了,还结合自己提出了问题,这让我十分震惊。
我们交流后,他总结说:他的原则底线来自于他人的灌输,所以他没有属于他个人的底线。
我忽然意识到:他律终究是外力,意识不到成长是自己的事情,就无法从他律走向自律。
我们在社群中学到很多知识和方法,前面我提到了阅读方法回归底线的例子,另一个例子是就是每日复盘,为什么要复盘,复盘给谁看,怎么进行复盘。
成长社群里有各种各样的复盘方法和模式,我自己用过的就有晨间日记、效率手册、柳比歇夫记事法、复盘日记、感恩日记、反思日记等形式的方法。
为了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我在星球进行过提问,罗罗给我分享过两个不一样的模板,我也专门去读过一些文章。
但是最后我回归了最简单的柳比歇夫记事法,详细地记录时间和事件,因为我感觉我适合最笨的方法,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上周复盘,我打开统计软件才发现,我详细记录了每一天的每一个小时。我可以复盘整个星期做了什么事情。
所以,成长中选择方法的标准就是以自己的标准为标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相信相信的力量,主动才能有更多的发生
这是我成长路上认可的第一条价值观:相信相信的力量。这句话来自我许下小小的愿望以后与白鱼的交流,有一些元认知的味道。
尼采说过:一旦选择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财富自由之路》让我们笃信(120%的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比现在要更好。
在《The secret》一书中讲到:整个世界都是你的思想显化而来。实现吸引力法则的步骤就是要求、相信、接收。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讲到,自证预言,你会按照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关于“对于你不知有什么用途的技能,你选择学还是不学的选择逻辑”虽然同样的情况下,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但是事实都会完美的证明你做的选择逻辑完全正确。
《财富自由之路中》讲过,我们的世界是有生命的,我怎样对待我的世界,我的世界就会怎样对待我。
这些都在讲相信的力量,而我选择相信相信的力量。
通俗的讲,书没用,还是人没用?书中的道理人没用。
为什么书中的道理,人不用呢?因为他不相信。
为什么“懂得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他只是知道这些道理,却并不相信这些道理。
选择相信的力量,会让我们选择按照道理去做事:选择相信相信的力量,会让我们抱着必然会成功的信念,坚定的去做事。
相信相信的力量,会让我们在看到有用的道理时,忍不住去做,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变得极其主动。
当你变得主动,就会带来无数的故事。
最后,我把最近总结的帮助和促进我成长的几句话整理出来与大家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