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写作日更。
今天的主题为如何在阅读中学写作。
我们都知道阅读对写作能力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多读书,读好书,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但是没有量级的阅读能否写作呢?
写作的差距不是阅读量,而是思维。
阅读量给我们更多的样本用于观察,提炼,但生活本身才是最大的那本书,早上醒来后我们就把它翻开。就像人老了未必就能变得睿智,经历而不总结和思考的话,读了大量的书就像日子过去了年龄增加了一样,人与事与看到的热闹都只是轻轻的划过去了。
如果没有带有目的阅读,我们就浪费了一生的日子,也浪费了读多的那些书。
今天分享在读的手边书《有本事文艺一辈子》。
书都是活生生的人写的,读书就是读人。
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买的这本书吧,凑单。如果冲书名和作者,一定是不会买,薄薄一小本,除了纸外都是溢价。但买它时看书评不算太差,还有读者评论:被书名耽误的一本好书。小众书,读一读也无妨。
作者宁远。公认的文艺生活家,文笔清晰而优雅,像清风、清水、透亮。作者理解的“文艺”并非“不认真”,不切实际不靠谱;
“文艺”是脚踏实地走在路上的时候不忘记抬头仰望天空,是能发现微小细节里那些美的瞬间,是不与庸常生活妥协的离地一厘米的飞翔。
这本书是宁远以散文方式记录生活的过往。一扫目录便能大致了解这是一个文艺的女人为美好生活而著。
拿到这本书时并没有打算一口气读完。这样带有文艺范的书,而且都以短篇目文章,就随手放在桌前,无聊闲暇之余读一读。昨晚,处理完日常琐事,想放松下,换换脑子再进行网课学习,看到这本书,随手翻开读了两篇。
《久走夜路》开篇以——若干年前的我一定想不到,有一点会如此希望拥有属于一个人的独处时间。
正值凌晨12点的我,看到这样的开头,就像此刻自己的内心独白。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每日被生活的琐事填满,不得喘息,而每日深夜,独处时内心生出的温暖和平静是多么大的治愈。
“独处会带来自由的感觉”。曾经从没有想过自己竟这样期盼这份自由感。一旦拥有这样的感觉,就会试图从生活中给自己多创造一些这样的空间。
“走夜路”是作者一个不错的选择。“就这么一步一步地走,什么也不做,只是往前走。越走内心越安静。”“在日复一日的走路中获得力量,慢慢地,不再害怕什么。”
《活在真实里》一文讲述的是她一位摄影师朋友鹭,在乡下院子里承包了一块菜地,有城里十五个家庭分租这片菜地,随时可以来采摘。听起来很美好的事情,但许多家庭来过一两次后便把摘菜、种菜的事当做一种没有拥有前的欲望,拥有后的理所应当。背离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一样东西你得到了,却觉得不过如此,那么这个想得到就只是你的欲望。如果一样东西你得到以后依然爱不释手,这才是你真正想要的”。而生活应该是“在遍地都是六便士的世界里,抬头看见月亮”。
如何活在真实的生活里,“吃饭好好吃,睡觉好好睡,走路好好走,说话好好说”。而现实中的我们总是吃饭的时候玩手机,带孩子的时候想着工作,工作时又想着对孩子的愧对,周而复始。总是活不到当下的生活中,身心合一终是一场永不到达的修行。
宁远的文字里透露着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找寻自我的探索。
而当下的我,很喜欢这样简单的文字,透过简单的小故事,讲述人间的小道理。
每个人的文字都是她的心声,亦如我喜欢这个被名字耽误的小众书《有本事文艺一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