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书评 | 人生如枷锁,让我们枕着月亮

书评 | 人生如枷锁,让我们枕着月亮

作者: 木子之之 | 来源:发表于2020-09-10 09:24 被阅读0次
    月亮与六便士

    文|木子

    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

    ——奥斯卡·王尔德

    01

    如果一个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朋友,忽然抛弃一切远走他乡,你是否会觉得匪夷所思?

    《月亮与六便士》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斯特里克兰原本是一个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一夕之间抛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家人朋友的劝导拦不住他对艺术的追求,穷困潦倒的折磨也无法阻止他的热情,最终他只身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里。

    全文没有任何一处提及书名,但谁都明白书名的含义,六便士象征世俗的生活,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艺术与生活的冲突,在书中直接以对立的方式被放到了天秤两端,点燃了每个人内心的熊熊火焰。

    但理想与现实真的是对立的吗?这实际是一个伪命题。

    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曾遇到过这个选择题,也有无数人尝试去调和月亮与六便士的关系,人生赢家总能成功地将两者结合,大部分的普通人选择筑梦踏实,往往也能寻求到一种微妙的平衡,在抬头和低头的选择之外,我们也许有更大的可能性

    所以,在抛开这种故意营造出的水火不容的关系后,又该如何解读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

    02

    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这是刘瑜在她的散文集《送你一颗子弹》中提出的观点,用来描述故事的主角斯特里克兰再合适不过。

    在去往塔希提岛之前,斯特里克兰是一个无趣但合格的“丈夫”,是一对儿女的“父亲”,是刻薄甚至伤人的“朋友”,是自私又无情的“情人”,这一个个身份维系着他与世界的联系,又在他决定抛弃一切时成为他的束缚。

    但他还是决绝地踏上追逐梦想的道路,他的选择在外人看来无疑说明他的自私,但也正是这种艺术化的夸张,才渲染出他对“自我”的追求。

    当脱去一层又一层的身份的外壳,每一个人的内里,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是谁?这几乎是人类必然面对的哲学问题,斯特里克兰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我是我自己!

    斯特里克兰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高更在他的巅峰之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中也提出了关于“我是谁”的发问,这幅巨型油画是他在穷困潦倒时感情的集中体现,也是在真实的游离于文明社会以外的对人类的深思。

    他没有在画作中给出我们答案,但他的自身经历却告诉我们:如何成为我自己?就是在不稳定的世界里不断尝试,吸取经验从而获得内在认同的一个过程

    每个人都在平凡的日子里回答着“我是谁”这个问题,抛弃身份并非寻找自我的唯一前提,没有牵绊与束缚固然纯粹,但带着镣铐跳舞也不失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03

    在寻找自我之外,斯特里克兰身上还有一种无畏让人动容,那是面对改变时的义无反顾,是迎接未知时的勇往无前。

    大多数人曾在年轻时花很长时间去寻找方向,去折腾,去试错,去尝试一切有结果或没有结果的事情,因为那时我们一无所有,唯有光阴任人挥霍。

    随着岁月流逝,时间变成了最值钱的东西,于是面对每一次改变人们都显得都谨小慎微,因为哪怕是微小的一个变化,也许都会伤筋动骨。

    可不管是斯特里克兰,还是高更,他们选择放弃一切追寻梦想时,已然都年近不惑,却仍有壮士断腕的决心。陆游在老年时也曾写下追悔之词:“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

    还有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老师、“久疲命于杂务,求自在于市井”的法官,每一封爆红的辞职信背后,都藏着一个勇敢者的灵魂。

    既往不悔,当下不疑,未来不迎。

    这才是更坚定的态度,我们自己囿于方寸,所以看到他们才更加钦佩。

    世事变幻莫测,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除了改变本身,而选择改变的时机,永远不会太晚。

    小说最后,斯特里克兰将最后的心血画作付之一炬,他自己也因为绝症而身死他乡,为了理想,他曾离经叛道倾其所有,他像一根尖锐的刺扎进人们心中,逼着所有人思考:人生如枷锁,你是希望枕着月亮还是六便士?

    只愿我们不会成为“人们”里得那个“们”,做一个找到真正自我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 | 人生如枷锁,让我们枕着月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vu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