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上篇里的老太纯属鬼迷了心窍的话,那么这篇里的男主就只能用猖獗来形容了。
话说这个故事,以前在简书里讲过。可如今想偷懒,拿来一用时,不论从前往后翻,还是从后往前翻,就是找不到一点点它的蛛丝马迹了。于是,只好凭着对它的记忆,重新回忆重新编辑。
这个故事也是发生在即将秋收的季节。有天晚上,夜半时分,突然袭来一场暴风雨,第二天一大早人们纷纷去地里,查看自家的玉米刮倒了没。老仁,一个六十多岁的憨厚老头,就是其中一个。
老仁的地靠路边种着。种这种地块儿,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即是,收庄稼时跟其它庄稼户互不影响;坏处则是,容易招贼。不等熟,就会有人趁遛弯儿的当儿,顺手牵羊地掰上几个。不过,这种只是掰几个回家煮着吃。
可最近,老仁听说附近出了一帮偷玉米的大贼。这帮大贼,专挑夜深人静时行动,开着车,不管是谁家的地,只要被他们选中,对不起,第二天就剩地的主人在地头哭天抢地了。
为这,村民们也不止一次向村委会反应。有什么用呢?派人看吗?看哪呀?没招儿,也只能各顾各的。不丢还好,丢了,只能自认倒霉。
但愿自家的庄稼别被这些大贼惦记上。每每到了快秋收的季节,这句话都不知道要被庄家主们在心里默念多少遍呢。老仁当然也不例外。这不,就在他来的路上,嘴里还不住的叨么这句话呢。然而,事情还是出了。
老仁刚到地头,就被眼前的一幕惊住了。他看见,靠他家地陇沟一面儿,有几行玉米秧子一马水儿的都朝地里的方向倒伏着。
倒伏着的玉米秧子上,还有两条明显的车辙子印,一直延伸到地中间的机井旁。展眼望去,一辆崭新的蓝色中型卡车静静停放在那里。
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的老仁,也没顾得上多想,就伴着脚下玉米秧子发出的吱嘎声,一溜小跑儿,到了那辆车旁。收住脚,手扒车厢,伸长脖子,探头往车厢里看,大半车斗绿油油的大玉米,上面还渗着圆滚滚的水珠呢。
这时的老仁,才好像纳过闷儿来似的,倒背着手半弯下腰,朝脚下趴着的玉米秧子上看看,又直起腰朝附近直立着的秧上看看,空了,全空了。
老仁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心想:这是有人要偷咱家的玉米呀!可让他犯糊涂的是,玉米都装上车了,怎么没拉走,反倒把车也留下了呢?
一心想弄明白原委的他,又回到车旁,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围着这车前后左右的转了一圈儿。这一转,老仁发现了俩问题:一,车牌儿在后面耷拉着;二,车的前轱辘陷进泥里了。
老仁蹲下身,目不斜视地看着深深陷在泥里的前车轱辘,迅速的脑补起了当时的画面:
车主偷我家玉米时,遇上了大雨。黑咕隆咚没停对地方,再想往外开时,车轱辘陷进井边的泥窝窝里出不来了。于是,想拆走车牌儿,捣鼓的时间长了,怕天亮被人撞上,拆了一半儿没拆下来就开溜了。
一定是这么回事。老仁想着。可这车、这车玉米怎么办呢?总不能把它们扔这不管吧。
2020.09.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