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快过去了。这个月总共看了四本书,有武志红的《巨婴国》、《极简》、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还有今晚会看完才睡觉的《林徽因与梁思成》。
一、《巨婴国》
武志红的《巨婴国》是个“坑”。要是我把它推送到书架上,应该会放在畅销书类。
其实,我不应该骂《巨婴国》是个“坑”。我得承认自己是因为它的名字才去看的书。这本书大热的时候,我是断其“标题”而取其意,以至于我对它是念念不忘。就如我在读书随记上说的——待我真正阅读完才发现这本明摆在心理学专栏的书,其实不过是与心理学沾边的畅销书。
与传统的心理学著作不同的是,这本书只是在对现今社会提炼一个新观点,将别人的观点借来加强自己的观点。唯一我觉得好的是能学到一个新词汇——巨婴,以及打开了我的新视界。
二、《极简——在你拥有的一切之下发现你想要的生活》
这本是美国的乔舒亚·贝克尔的著作,张琨作的翻译。它跟上一段时间日本著者山下英子写的《断舍离》很相似,同样是倡导人们减少对物质生活的渴望,引导人们从繁复的生活中脱离,发现生活的“真需要”。
重温一遍与“断、舍、离”相关概念的书,让我下决心重新与生活链接:
1.与自己的物品做一个季度一次的“断、舍、离”;
2.将简单、“真需要”的生活与旁人分享,共同促进,一起反思;
3.拨开各种生活的欲望,腾出心思让位给简单生活。
三、《中国人的精神》
这本书为由辜鸿铭所著。
我和大多的青年一样,认为国人没有信仰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认为国人毫无精神可言。但辜先生的书却告诉我的认知有误。国人没有信仰,那是因为我们的信仰早就在生活中。国人没有精神,那是因为我们的精神一直在传承。信仰和精神一直在运转,只不过被我们看不清而已。
窃以为辜先生是从另一个角度将国人的信仰和精神带出,拨开了我心中一直存在的迷雾。西方人曾流传的那句:“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我认为时至今日仍旧实用。
四、《林徽因与梁思成》
关于林徽因的传说一直都在。梁思成与她相伴,徐志摩对她倾心,金作霖甘愿守着她。在众说纷纭的呼声中,倒有一个说法是——费慰梅是对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故事是最有权威。在她记忆下的林徽因与梁思成“活得”很中肯。
于是,我就产生要找费慰梅所著的《林徽因与梁思成》。我曾疑惑为什么书名是《林徽因与梁思成》,而不是“梁思成与林徽因”?读下去才会发现这个“一想起离婚就恼火”的女人,“无法想象自己将走进这样一种人生关系,她自然联想到了母亲的羞辱”。
阅读能让人进步吗?
我只觉得阅读让我看到了自己,找到了平静,发现了生活的新角度。
五月仍旧还是未完成任务,不过倒让我重拾四点起床做事的劲。明天是新一个月的开始,我期待,我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