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从六盘水调回贵阳,逛旧书摊的时间多了,有一天,听一位书友说,二桥有一位老头,家中有不少旧书想处理,于是在一个周末,我便按书友告诉我的大概地址,按图索骥般询问到二桥。
老头的住处在一个偏僻的巷子里,打听了十来个人,才找到具体地址。
上门一看,门关着,心想也许没人在家呢,自己大老远的来,若不在家,可遗憾了。
幸好敲门后,很快一个老头开了门,我有些紧张,简单说明来意。
老头定定的看了我一会,才闪到一边,让我进去,一边自言自语的说道:“唉,我这些可都是好书,不想卖,不想卖。"
我赶紧说不想卖也没关系,我只是对书好奇,想看看都有些什么好书。
老头居住的是一楼,那种两室一厅的房子,环境很差,有些潮湿。
他把我引进堆放书籍的屋子,只见房间里两个书架,上面全部放着书,让我觉得震惊和不解的,是地上也堆放着一大堆书籍,乱七八糟的堆放在地上,也没有整齐的放着。
既然爱书,就应该好好堆放保存,怎能这样随便乱放,我心中的想法表现在了脸上。
老头也看出来了,却无所谓的说道:“这些书都是我几十年搜集来的,屋子太小,我又经常翻找,放不下了,便随便乱放着。现在我老了,时日不多,想把它们处理了,可我真的很舍不得!"
听了老人的话,我问道:“你有孩子吗?如果舍不得处理,可以留给孩子。"
老人摇摇头,苦笑道:“留给他们!还不如我自己处理了的好!"
我心想这老头也是怪啊,怎么就不能给孩子呢?传给后代多好!
于是和老头攀谈起来,才知道他有一个儿子,住在另外一个小区,这儿子和他相反,一点都不喜欢这些旧书,还经常威胁他,说这些旧书把屋子占了屋子空间,总有一天,将把这些旧书一把火给烧了。
他知道自己儿子的性格和脾气,的确是不喜欢书籍的。如果留给他,总有一天会把自己辛辛苦苦搜集的旧书和资料给毁了。那时候他养子不教 ,将成为罪人。
因此,他放出风去,要把这些几十年搜集来的书籍转让。之前已经有人来看过,他想全部打包卖,但这满屋子七八千册书,来人不愿意,没有谈成。
他问我是不是也全部一起要,可以优惠。我心想这么多书弄回去可不好堆放,况且,大概翻了翻,这些书籍有好有坏,其中有的书籍我已经有了,有的内容不好,我不喜欢,有的品相很差,也觉得没什么意思。
我拒绝了,说明只是想挑选一部分喜欢的,他把头摇得似拨浪鼓,断然否决。说我把好吃的吃了,剩菜谁要。
但我真的不想全部要,我喜欢旧书,但也是有自己的喜好和原则的,民国以前的,只要价格合适,我不挑内容和品相。民国以后的,我喜欢文史类,而且喜欢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北京出版社等大出版社的书籍,这些出版社的书籍质量不错,其他出版社的一般是碰到的确很喜欢的才购买。
我和老头说了自己的想法,他还是不同意我挑选。不过,我在书架上和地上书堆里又仔细看了看,其实都是一些一般的书籍,虽然七八十年代的比较多,但很多书的印量并不少,没什么稀奇的,既然他不愿意我挑选,我只好打道回府。
不过,人虽然回去了,心里还是有些空落,觉得那一大堆书里,我只翻看了上面的几十本,压在下面的那么多,说不定有些好书呢。一个星期,脑袋里总萌生这种想法,于是,第二个周末,一大早又赶了过去,想再碰碰运气。
这次轻车熟路,很快就到了,老头开门看到我,有些诧异,以为我想通了,让我进去。
我说想看看,再决定是否全部要,老头便说我可以随便翻。
但是,我翻弄了一会,才发现要把下面的书翻出来很困难,屋子太窄,堆放的书又多,根本摆弄不开,我只翻了一会,发现下面也没发现什么好书,便失望的拍拍手上灰尘,不想再费劲了。
老头见状,说道:“这么多都没喜欢的?"
我不好打击他,觉得他收这些书籍真没意义,都很普通的书,却弄这么多,占据了一间屋子。但还是忍不住摇摇头,说他的这些宝贝都太稀松平常,没什么价值。
老头一听,不服气道:“等着,我也有好书!"说完,他进了另外一间屋子,是他的卧室。
过了一会,他抱了一摞书出来,放在桌上,我一看,是民国时期出的《古文辞类篆》,线装一套10本50卷全。品相8品左右。
他说这是他收藏的,本不想卖,但看我眼光比较高,如果喜欢,可以卖给我。
我心想自己眼光并不高,只是他屋子里那些书太平常。这《古文辞类篆》我已经有一套民国的精装本,那是上下两册。这10册线装本因是铅印本,对我的吸引力并不大。
于是出价300元,并说了我对这书的看法:“这类书籍因当年是很多人学习用书,出版量很大,现在留存还比较多,价值不高。"
他听我说得有理,便卖了。又说还有一些,让我再等等。然后只见他又进了卧室,过一会儿,便抱了两函蓝色书匣出来。
我一看,眼睛顿时一亮,只见书匣上贴着《文选集释》,凭自己的经验,这书应该不多。
立刻打开细看,原来是民国十七年上海受古书店出版的,朱兰坡的著作。共16册24卷,原装函套。
书籍印制精良,桑皮纸印刷,保存十分完好,除了一些自然老旧斑点,品相几乎全新。
我心中大喜,却压抑着,仔细翻看了半个时辰,才和他讨价还价。最后600元成交。
老头见我还干脆,又进屋抱了二十多册出来,我一看,是民国出的忘记那个姓氏的家谱,黄皮纸封面,他开价1000元,我觉得高了,口袋里也没钱了,便说下周再来。
回家后,对《文选集释》仔细看了一遍,此书充分体现了朱兰坡丰富的学识,他旁征博引,对文选中的诗文所涉及的宫室、车服用具和鸟兽虫鱼等进行考证,注疏非常详尽。
至于作者朱兰坡,是清中期著名的经学家,著作还有《小万卷斋诗稿》等,他家中的藏书楼当年曾经藏书十多万卷。
《文选集释》一书流传下来的不多,曾在某旧书网上看到一套,不全,只有12册,要价9000元。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33281/5a2f58c6f19bc63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