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7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促进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我们作为小学老师也逐渐从三维目标向着素养目标努力着。
我们知道,我们的社会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人们的工作由低效到高效,从粗糙到精准。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只会机械重复工作的人,而是需要具有解决真实问题能力,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所以我们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就必须有这样的培养意识,才能够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在提升智育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激发出他们的创新意识。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提到:核心素养的精髓就是真实性教学,它不是既有知识的再现,而是新知识的生产,不是知识的记忆,而是基于先行知识的学术探究,不是学校中封闭的知识成果,而是具有超越学习价值的知识成果。
4月27日,听了省教科院杨璐老师《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讲座,更是深有感触。
杨璐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一系列的专业名词———大概念、素养、深度学习、迁移等,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未来变化太多,未来未知,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地加快,所以我们要教授给学生们的不能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让这些与生活产生更多的链接,只有与未来生活相连,对学生未来生活有价值的知识才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如何在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实现这样的目标,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想:胥老师和张老师的两节整体教学课例的展示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方向。
胥老师的课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生在了解了杨利伟飞入太空之后,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If you are YangLi Wei' son, how did you feel?”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作为中国人,没有人不为杨利伟的事迹感到自豪,杨利伟的儿子肯定更是如此。然而,中国只有一个杨利伟,我们更多人的父亲可能做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作,那么作为平凡人家的子女,我们会不会也为自己的家长感到自豪呢?我想这是我们应该传递给学生的价值观,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同样应该为他们感到骄傲。
课程最后,胥老师为我们展示了更多中国科技名人的视频,并传递给学生一个信念“You can be a famous person!”
除了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之外,我在胥老师的课上感受到很多超越英语学科的东西,这些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关注并传递给学生的。
杨老师的课很新颖,她将一个模块的两个单元进行了重构整合,围绕旅行这个主题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串联起来,给我们提供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新思路。旅行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以此为支点,撬起学生的思维,通过补充旅行周边知识,让学生的思维火花迸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