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亲基于自己的海外生活经验,也基于70后的固有意识,多次告诉娃:到国外上大学,一到先找中国学生会,找中国人社区,打开局面、熟悉情况以后,再交当地外国朋友。
娃说:不,我想先交当地朋友,打开局面以后,再去交中国朋友。刚开学正是交朋友的时候,一去就限定在中国人那边,当地人就会以为我很封闭了。交好朋友以后,再去找中国人应该不难,我是中国人啊。
老母亲急死了:哎呀你那时一堆行李要人帮着忙,需要搭别人的车去买生活用品、买吃的,需要人给你介绍下情况,当地人不会帮你这些的!
老母亲的朋友们也纷纷帮腔:是啊,你假期行李要储存,那一般也都是找中国的学长学姐!你屋里下水道万一堵了,总不能薅个外国人来帮忙吧!
我娃说,太绝望了。
老母亲用了一年,才理解娃的意思,就是一种被现实碾压的感觉,不服又没有办法,所以绝望。
好了,现在我娃去了米国一周了。
她说,新生oritation各种活动,基本上一大群中国孩子都在一起,讲中文,和当地美国学生没有交流。她不想那样,还是跟身边美国学生聊,问一些当地和学校的情况。结果,最后她和洋人一起,其他中国孩子一起。
的确要买各种生活用品,住的地方有便利店。稍远的地方她打UBER,挺方便的。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也不用看别人方便,不用欠别人人情。
搬一些我事先网购的东西确实让她差点崩溃了,老母亲找了同事在该校上高年级的娃帮了一次忙。但其实也可不必找,学校有很多推车供学生用,只是娃没找到、也没去找。
住的是宿舍,不存在下水道堵的问题。
放假时,学校提供收费的行李寄存,无需找别人帮忙。
。。。。。。
是的,结论是,老母亲说的并不对。放到三十年前也许是对的,但现在,时代变了,孩子条件好了,我们的经验也过时了。
娃没找到食堂,也懒得找,天天在外面吃,走路只要几分钟。不用任何人带,不用任何人帮助。
定居在美国的同学们纷纷地群里感慨,说他们当年留学时,哪有钱下馆子。连吃食堂都肉疼,大部分人都自己带饭的。
哦对了,娃一个菜也不会做。爷爷奶奶曾经颇为担心。现在看来也想多了。
没有什么经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时代变了,我们不得只迷信自己的旧经验。闭上嘴,放下心,让娃们自己去尝试他们的人生——如果你在下棋,别人老在指点你,是不是也很烦?
观棋不语真君子。看娃的人生也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