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李志欣校长,是读他的《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给青年教师的成长建议》,文笔朴实,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寄托了李校长对青年教师的希望与建议,让我豁然开朗,受益颇丰,使我更懂得如何去理解,去发现,去引领身边的青年教师成长。
前不久,买来李校长的新作《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书中记录了李志欣校长在北京育英学校密云分校任校长期间,以“微创新”为管理学校的切入点,从细节处着手,全面阐释了“学生成长管理、教师成长管理、课程价值开发、校园文化创建、校园人文管理”等五个方面管理内涵。书中的45篇文章均按照“问题发现——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的架构,分析了当前学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策略。李校长以自身实践的成功做法为当下学校管理提供了方向指引,充分彰显了教育“微创新”细节的力量与魅力。
一、学生管理微创新,细中见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之女苏霍姆林斯卡娅说,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但是“看见”孩子却不那么容易。“看到”指的是我们看到孩子外在的样子,“看见”指我们看见孩子背后的潜能。在我们平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总是习惯把孩子当作知识的接受者、任务的完成者,总是容易忽略孩子内在的潜能。
学校奖状由学生参与设计,升旗由学生指挥,家长会由学生来策划,纪律惩罚规则由学生自己制定、自己落实、自己监督,作业学生自己设计、自主命题……这一件件小事的微改革、微创新,体现了学校和教师把权利交给了学生,充分尊重与信任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舞台上挥洒智慧,锻炼能力。李校长充分相信学生、发掘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站在学校正中央,站在课堂正中央,这一系列的细节改革中彰显了教育中“人”的魅力。
二、教师管理微创新,细中见情
“张老师,今天你穿的衣服这么优雅;王老师,你今天看起来很高兴啊;李老师,今天你又跑了几圈啊;赵老师,祝贺你获得了演讲大赛一等奖;刘老师,你站在讲台上那么神采飞扬;周老师,你写的随笔真感人;杜老师,你这次外出学习收获真不小呀……”这些只言片语中,彰显了一个校长对老师的微关怀与微鼓励。观察每一位教师的微变化,发现每一位教师的微潜能,鼓励每一位教师的微进步,细微中体现了校长的片片真情。
在每个教师办公室放一张自己的办公桌;将“校长办公室”改成“思想会客厅”;开会时让发言的教师坐主席台,自己坐台下;评选“教师领袖”,成立“未来教师成长联盟”……为教师成长赋能,为教师生活分担,尊重、唤醒每一位老师成长的内驱力,让每一个教师看见自己在学校的价值,让教师站在学校正中央,这一系列的微行为、微活动,彰显了校长对教师的真挚关怀与情谊。
三、课程创建微创新,细中见新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的知识之场、生命之场、心灵之场。李校长在管理中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学生反复对话,构建“融真”教育课程体系,在课堂改革中摸索总结出“教材分析、知识建构、背景知识、问题展台、学习评价”五个板块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全学习”理念。
课堂上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学会倾听、敢于质疑,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审美的鉴赏与创造。“线上教学”微改革,在家中开辟“微体育”“微阅读”“微新闻”“家校微沟通”,这一系列课堂“微创新”中彰显了教育的新生态。
四、文化创建微创新,细中见美
“脚下的每一块石砖,呈现出不同形状的花纹;花园里的每一株花卉,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娇容;走廊的每一处文化,呈现出各具特色的风格……”校园每一处都散发出文化的气息、美丽的气息。
“自行车摆放整齐、桌椅摆放有序、出操迅速、值日有序、作业有序、活动有序……”所有的这一切都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和无需提醒的自觉。把常规做到极致,让细节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经典,让经典成为特色,学校的文化呈现一派生机勃勃、井然有序、文明雅致的美丽景象。“明理、诚信、博学、创新”的校训,“静静地挂在枝头的桃子”的校风,“读书、读人、读景”的氛围,让校园处处彰显美丽的文化气息。
五、人文管理微创新,细中见善
用一周的时间精心准备新学期第一天的会议,“感慨、感谢、表态”三个关键词,“诚心待人、潜心学习、用心做事、真心服务”四心表态,简洁温暖,振奋精神、凝聚人心、给人启迪。三分钟讲述准备了半小时的讲话稿,目的就是相信中层干部,把话语权交给中层干部和教师,不浪费教师的时间。
为每位老师的办公桌上配置一个小书架和一块扎钉板,发现老师的内在需求;应邀参加学生的社团活动,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迷恋他人的需求中,体现了“善”的种子。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美国演说家罗曼.文森特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细节决定成败。”在细节处、从细小处进行“微创新、微改革”,可以开启每一个师生生命前行的阀门,撬动学校管理的固冰,迎来教育管理生机勃勃、百花争艳的春天。
“微创新”虽然看起来很小,但小中有大,小中见大,其意义不可低估。将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我们的教育才能从薄弱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作者: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上模中心小学 匡小兰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