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念wa,同“洼”,不是ao),原来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作家之一。
因文风用词偏民族口语化,翻译难度极大,国外的专家未能真正领略他的文字魅力,当然,莫言也是很厉害的。
在这里多说几句诺贝尔文学奖,马悦然,瑞典汉学研究者,翻译家,诺贝尔文学奖十八位终身评委之一,对我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多次强调,“如果沈从文1988年没有去世,他肯定获诺奖。”
其实在莫言之前,2000年已经有一位中国作家高行健的《灵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可惜他本人因为多次批判和揭露文G事件,所以此次获奖未被我国承认,而马悦然刚好是高行健的瑞典文翻译者。
不过,马悦然此次并非莫言作品的翻译者,但马悦然一直认为莫言是最有可能获诺奖的中国作家之一,除了莫言,他还非常推崇北岛、李锐、曹乃谦。所以,以后如果还有中国作家有可能获奖的话,非常可能从这几个人里面出。
回到正题,贾平凹是一位极具叛逆性的作家,是我国当代文坛的“鬼才”,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
他最有名的作品当属《废都》,写的是80年代我国西北一个大城市里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故事。该书由于大量的性描写在国内遭禁16年,但在外国赢得声誉,1997年贾平凹凭《废都》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废都》经删减后,2009年再度出版,并与《浮躁》、《秦腔》组成《贾平凹三部曲》。
我一开始是不知道《废都》未删减版本的,那是在高中一个无聊的暑假,我乱翻老爸的书柜,发现了这本书,未删减版的,就随便翻了一下,之后把我看得血脉喷张、一愣一愣的,从此记住了贾平凹这个名字。
但是,这本书其实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用他的话说:
“社会发展到今日,巨大的变化,巨大的希望和空前的物质主义的罪孽并存,物质主义的致愚和腐蚀,严重地影响着人的灵魂,这是与艺术精神格格不入的,我们得要作出文学的反抗,得要发现人的弱点和罪行。”
简单地说,就是社会的商业化使人们的欲望开始不断膨胀和失控,这一点在书中描绘得十分深刻,不过现在网上能找到的也大多是删减版,实在可惜。
今天说的是他的《游戏人间》,一本随笔集,算是他的自传。
母亲
跟很多名人一样,当回忆起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时,大多数是自己的母亲。
贾平凹先生的母亲是一位普通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但她非常爱自己的儿子,总是啰啰嗦嗦地叮咛这叮咛那,生怕儿子受到一丝损伤。
这也给了我们提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学历、地位、资源都是次要的,只有关爱才是最重要的,对孩子们的影响最大,孩子也记得最深。
父亲
贾平凹先生写了《废都》后,引起广泛争论,各种报纸都在批判他,说他犯错误了。
一向不来城里的父亲突然找理由到他家里住,戒了酒的父亲,还特地买了一瓶酒邀他一起喝,专门安慰儿子:
“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就不会有大出息。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但不要怕事。”
贾平凹先生听完,眼泪唰地一下就流下来了。当时他们还有半瓶酒没有喝完,贾平凹先生一直留到现在,没事看看它,就再也不会那么烦闷,也不会继续沉沦。
第一个暗恋的女孩
小学的贾平凹先生老觉得,书中的“小萝卜头”就是自己,很瘦,肚子大,脖子细,脑袋大。一次,他照旧在山上打柴割草,碰到一个眼睛十分生亮的女孩,那眼睛亮得周围仿佛有一圈光晕,从此就记到了现在。
故乡
贾平凹先生在这一块着了许多墨水,毕竟一个人的童年对其一生影响很大,而很多人的童年又都是在故乡度过的。
贾平凹先生介绍了老家的六种树,每一种树都对应着一个故事,都是关于人性、时代变革,让人感慨唏嘘。
皂角树:一个秃子和一个寡妇的爱情。
药树:文革时,全村众筹,希望不要让造反派砍了寺里的一棵药树。
楸树:刘家和李家的故事。
香椿:三婶被抄家的故事。
苦楝树:农村通上公路后的变化。
痒痒树:永娃家迷信的故事。
兴趣和个性
非常爱收藏古董和喝茶,经常用自己的字画去换古董和好茶。
古董里最爱各种土罐子,其次是石头。
三件难忘的事
痔疮,对于一位著名的作家来说,这真是“要命”的事,这意味着,你会非常羞耻,你要趴在手术台上,被别人看你的肛门,大夫看到了,护士也看到了,甚至还拍了照片。
当时的主刀大夫是著名的痔瘘病专家,调侃道,“你的屁股也要不要贴到诊室的墙上,你是著名作家,这也是著名屁股嘛!”
当时贾平凹就把照片收藏了,但悲哀自己再没什么隐私了。
平时我们都忽略了屁股,只顾脸面,一旦有了病,才知道做任何事情,比如拿东西、笑、怒、咳嗽,它都在用力。
每生一次病,就如同读一本哲学书。
秃顶,贾平凹先生也饱受该烦恼,最后慢慢接受,还编了个顺口溜自嘲。
不会说普通话。与人交流方面,出门不大说话,因为不会说普通话,但会骂人。因为不会说普通话,失去了很多好事,但也避免了很多是非。
是文豪,也是一个普通人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贾平凹,他不再是一个严肃、深沉的大文豪,而是生活化、幽默的小老头,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我突然想到了季羡林老先生的日记:
1932.09.11:我的稿子还没登出,妈的。
1932.12.21: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
1933.04.29: 因为女生宿舍开放,特别去看了一遍。一大半都不在屋里。
1934.03.13:没作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1934.06.17:今天看了一部旧小说,《石点头》,短篇的,描写并不怎样秽亵,但不知为什么,总容易引起我的性欲。我今生没有别的希望,我只希望,能多日几个女人,和各地方的女人接触。
正如季羡林先生说的:
"这些话是不是要删掉呢?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不删,一仍其旧,一句话也没有删。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我不想到孔庙里去陪着吃冷猪肉。我把自己活脱脱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人生感悟
出游喜欢去看无名山水。省去门票,不看人亦不被人看。
要经常写日记,特别是记下自己的梦。
这世上的书分两种:有用之书和无用之书。有用之书许人以生计、名利,却无法消除迷茫和烦恼;无用之书写尽虚无,于人无半点实利,却能让人陶然和乐。
其实,读书本是无用事。人带着欲望去读书,把书读出了功利,而人带着乐气去读书,自然会把书读出另一番滋味来。
另外,喜欢读书就得受穷,别想着一些投机倒把的事。也别当官,圆滑世故太耗神,没法好好读书。还有,好读书容易身体不好,没有好人缘,性格古怪,也不会是个好丈夫。
人生的意义是在不可知中完满其生存的。在有为中感到无为,在无为中去求得有为。
世间的事本来就没有完美,追求完美还不如认清长短,把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做到完美,把人生的遗憾当作成全,这样才能安然自得。
在有限的生命中得到存在的完满,这就是活着的根本。
人们戴金是避短遮丑的行为。
非常注重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所以很喜欢西安。
为什么活着,怎样去活,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也不会去理会。但日子就是这样有序或无序地过着,如草一样,逢春生绿,冬来变黄。
人一定要信点东西。
你可以过得不好,但要过得体面。顿顿吃野菜喝稀汤,但家里不能没有一张饭桌。衣服可以破旧,但不能不洗不浆。可以大字不识一个,但家里不能不挂字画。
不要在生活里逞英雄。懂得以游戏心态面对世事,才算是悟到了人间智慧。不要在生活里逞英雄,如果生活里真有高低,比的就是谁的快乐更多。
做人不要存心,一存心就坏了事。
自我评价
“我是个农民,善良本分,又自私好强,能出大力,有了苦不对人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