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小妇人
在中国过去的国际友人当中,最让国人耳熟能详的就属老三篇中的第二位主人翁,那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加拿大共产党人了,他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典范,最终也算是永远的活在亿万国人心中的了。还有《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因介绍中国的另一个战场而得名。再有些也算是小有名气的像来自印度的大夫,和来自美国的记者。这在官方都可以轻易的查到。其实也有些不被宣传的但辉煌仍然普照大地,值得国人世世不忘缅怀的人物,还有很多,像传教士出身的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那位,创建了燕京大学的美国人。另一位美国人也是不能忘的一名军人,那个飞虎队的领导人。再就是我今天说的,一个我非常崇拜的,一个小妇人,一个很普通的人,那就是从英国来的一个女传教士,也算是不远万里,也算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一个传奇人物。
她出身贫寒,只有初中学历,还是一个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女子。她被一位即将退休的老传教士邀请来华帮忙打理一个叫六福客栈的小公寓,没想到的是她来华不久,老店主就去世了,这个天主教信徒,一边步道传教,一边批判鞭挞封建愚昧落后的缠足和纳妾之陋习,一边以博爱之心收养孤儿,最后竟然达到了几十上百个之多。这种人间大爱,至今几十以至上百年,扔让我这个将近七旬的老者不禁潸然泪下。
她就是上个世纪的一个不应该让国人遗忘的著名英国小妇人,天主教嬷嬷,那个被对岸蒋先生亲临追悼会,并题记墓铭志弘爱无疆的,也是当年,日寇铁蹄即将践踏山西时,在为自己的一百个孩子不被祸害,而无助时,却被另一个天主教徒宋姓女士捐赠了盘缠,毅然决然的从山西艰苦跋涉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带着一百个孩子挣扎着到了西安,孩子们毫发无损,安然无恙。她却因为伤病昏倒了。
当她苏醒后的所问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她的那些孩子,那种奋不顾身,那种大爱无疆,那才是真正的毫不利已,真的,大公无私,义薄云天,顶天立地,真的,你不管用什么词汇,来形容来赞颂,我都感到不为过,她终身未嫁,一生都献给了谁,也就不用我再多说了吧?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她,一个普通的传教士,一个小妇人,一个被不该遗忘的人,记住她吧,亲爱的读者,她就是上个世纪,永远留在了台湾的那个传奇人物,不见经传的格雷蒂斯·艾伟德女士。
大家不妨看看一部因她的传奇故事所拍摄的美国电影,《六福客栈》,就会明白我没什么会如此这般的推崇她了。
其实她不可能只感动我一个人,相信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会为她的事迹所感动,所影响的,就包括下面的这个英国男人,他就是那个时候的人,也是传教士的后人,他也是在哪个年代来华步道传教的一分子,虽然他也付出了牺牲,也为天主教奉献出了一切。但他没有什么传奇留世,他唯一留下的就是他的女儿,那个从小就被他呵护教育熏陶而成长起来的女儿,也是从懂事时候起,就立志追随前辈的遗迹,在中国续写传奇,很不幸,她也未能把自己的辉煌存世。她就是本书这一章节的重要角色。爱丽丝·泰勒。
要说到她,听众可能还是一头的雾水,我要是再提醒一下诸位,就一定知道了她到底是谁了,她就是前面不断提到的那个二哥,赵鸿程书记的第三位夫人,也就是前文所提到那个叫赵国华的母亲,知道了吧?
二三夫人
说到这三夫人,还得从她父亲教育她说起。而西方人的价值观和咱们东方人,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你看哈,中国人最早所接触的传统文化,就是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类的,为己任,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可能也不见得准确,是吧?
我们中国人活着,过去讲究的是光宗耀祖,传宗接代,开枝散叶最后牌位要进祠堂的。说白了就是追求自我的人生价值。甭管是什么成王败寇,什么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了,还不都是官本位的思想之大成吗?说白了,就是实现自我在作祟!
而西方人,他们信仰宗教,他们是为谁活着就不言自明了吧?他们是为了我主,为了上帝,没有为自己毛球什么,或者也可以说毛球的很少,毛球上天堂吧?
关键是他们这毛球的过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无形中其结果还是利他的。这也是本人的理解,也不见得准确,哈!可能应该是这样的吧?
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在很早以前,我们国家就有传教士存在,他们可都是不远万里来华的,当然他们来华步道传教,是为了上帝,但他们的所作所为,还不都是为了我们的国家进步和发展,为了人们的幸福和安康,生活条件的改善,而不思回报地辛勤耕耘着的吗?他们在盖教堂的同时,也办学校,医院,把西方的文明进步,科学文卫等事业像传播福音一样传播给了国人,特别是在中国最黑暗的清末,由于八国联军的侵略,教会彻底改变了观念,开始全面地面向社会大众,他们收养孤儿,他们反对国人的陋习,什么缠足什么纳妾的,也反对抽大烟等害人习俗。教会的人也都帮助穷人,受苦人,有的孤儿会被教育,培养,甚至成为教会里的帮手,教会也会做慈善,赈灾,好多的神父都入了中国籍,改成了中国名字,他们是和咱们国人的数典忘祖背道而驰的,他们不会为祖宗,也不会为了自己的名声。可以说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这些陌生人。不像咱们那种熟人社会,只给给父母,给亲人,朋友,熟人,不会给陌生人半点的狭隘之爱,没错吧?
我看过资料,现在的很多大学,很多的医院,开始都是教会所创办的。咱们自己的最好的建筑就是皇宫,就是办事机构,就是娱乐场所,就是酒楼,消费场所,不是什么学校,医院,更不是什么博物馆,图书馆,不过,自从医院大学改制以后,这两个地方的面貌才不断的改变,他不是政府的投入,都是市场化的结果,当然这也算是很大的进步了。
来华的第一个传教士,是在唐贞观九年,大概就是635年,天主教传教士阿罗本就到了长安。到最后我们耳熟能详的司徒雷登大使的离开。有多少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前赴后继,无私奉献,默默耕耘。他们无疑最后都把自己留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像汤若望,还成为皇帝的老师,官至一品,到最后因为天文计算案,并没有得到当朝统治者的正确对待。更别说那些混蛋义和团的烧杀抢掠了。
孟高维诺1283年到的北京,1299年建成了第一座教堂,收养40名孤儿,“对一切人,我就成为一切,为的是总要救些人”的传教士精神,堪称一代传教士的光辉楷模,
罗明坚,利玛窦,汤若望,雷明远,等所有的神父,都是改成了国人的名字,他们主张的“全牺牲,真爱人,常喜乐,打到底,一团精神!”的教义和思想,至今都在鼓舞着我,我们所有的国人,其实这也是所有人的人生价观,和咱们现在的价值观也是一脉相承的。
当然,我们也还有其他的人生价值观,高大上的,这个高尚的话题怎么能错过呢?就是上面最早提到过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提到过的大公无私,还有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把青春献给祖国,把一生献给党,也是我们很多国人的目标,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说到了这里,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吧?对,三夫人,就是这么个传教士般的神奇人物。她生在中国,成长于香港台湾之间,真正成长过程,也无不包含着要继承小妇人的遗志,立志做一名传奇的传教人士,来救赎自己,完善自己的人生价值。
并且把自己一生的追求也都毫不保留的传给了自己的女儿,凯瑟琳,也就是我们上文书所说的三小姐赵国华。
其实我们的三夫人也是一个失败者。她与赵鸿程的结合就是源于上个世纪的改开年代,那个时候爱丽丝泰勒,刚刚失去了爱人,孤身带着已经十二岁的凯瑟琳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当她扑倒在祖母的怀里时,万万也没想到她不久之后就又离开了这片还没有温热自己的土地。又回到了梦寐以求的那个世界,她所要献身的那片大陆,中国,这也来源于时代的变迁,当她听说那个神奇的地方取消了阶级斗争,摒弃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那套理论学说后,她的梦醒了,她看着了希望,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她知道自己的时代到来了,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您好,
我就是接待处的爱丽丝·泰勒,专门负责陪伴代表团访问参观的全程代理,就叫我爱丽丝好了。”
“啊,很漂亮的爱丽丝女士,我们是中国出访欧洲的第一个庞大的代表团,我是赵鸿程,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到这里参观学习来的,还请多多关照!”就这样,他们开始认识,接触,不断的了解,最终走到了一起。
于是二人就蹦起了爱的火花。一个为救民众于水火,为完成父亲的遗愿,也为自己信仰,依然决然的投入了爱的怀抱。一个是对未来的渴望,也是对科学文化进步发展的追求探索,为国家民族的昌盛与振兴。同时也是对异国他乡女性的仰慕,爱丽丝与赵鸿程的双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告别了祖国来到了久违了的中国大陆。在这片土地上,她要生根发把爱传播,把福音传播,带着女儿一道开始其传奇的生活。
照实并没有因为爱丽丝的热情澎湃而感到,反而却是一地的鸡毛,让人生畏。
鸿程的人生价值观完全不是她所能想像的,也是不能理解的。回国后,他的所有,都是被整天的开会,喝酒,应酬,和到处的视察讲话的各种忙碌,所包围着,也不知道都忙些什么?
而给爱丽丝的感觉,除了她的身体属于他以外,她还真的不知道,她的那些地方是他所需要的。
他们床上功夫的交流,也确实使鸿程大开眼界。也是因为爱丽丝女性的最癫狂的年龄,爱的撞击,真的是昏天地暗,干柴烈火。过去的第一次婚姻,鸿程所面对的女人。就是干瞧着,吃不着,因为那不属于他。
他接触的第二个女人,是偷情,不光彩的,也是上不了台面的,所以那种压抑,放不开,也无时无刻不折磨着他的情感。那时候的爱也是残缺的。
现在不同了,他们甚至可以不顾凯瑟琳的存在,无所不为,可这对于爱丽丝,就不是她所要求的全部。
“蜜思赵,我不是你的花瓶,我要我的追求,不能总待在家里。”
“怎么,你对现在的生活,还不满意,这物质还不够丰富?你还想要什么?你只要在我累了,乏了,给我归宿感,我也回报给你温柔不是最美好的吗?”
“我应该有我自己的生活,不能是你的附庸,我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我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你的最大的价值就是照顾好我的生活起居,培养好凯瑟琳,然后打扮好你自己,保养好你的身体,这不好吗?”
爱丽丝震惊了她万万想不到她所追求的爱人竟然是如此的狭隘,自私。完全不是过去所看到的那个蜜思赵了。
她想不通,而他也想不通,东西方的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的碰撞,最终导致的结果,何而遇见。
一个要想出去工作,一个要想回到家温存,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就连我们的小凯瑟琳也难以幸免而受到了牵连!
语言不通,三观不同,生活习惯各异,还有风土人情的不适应,让我们的爱丽丝女士再也找不到自己的影子,自己的理想追求,全部都化作了云烟。最后爱丽丝泰勒不得不离开,尽管鸿程一再的挽留,也还是没有打动她的心。
她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回到了自己最后的归属。而女儿凯瑟琳赵,也是以另外的一种方式苟延残喘,人生不知道什么样的里程,会让人心动。什么样的结果,算是成功?爱丽丝泰勒,没有找到答案,赵鸿程也没能探索清楚,那我们的国华小姐姐呢?又是怎样的仰望着头顶上的那片星空呢?
三
国华没有像母亲那样,而是留在了继父的身边。她知道她外公的心愿,也不忘传教士的初衷,人间大爱总要有人传承。她长大了。
她没有让继父悲伤绝望,是她帮助父亲走过了那段至暗时刻,她没有只顾自己,在大伯家的小二德馨出生后,需要有人帮把手的时候,父亲也正常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了时候,她又到了大伯家,一去就是三年,精心照顾着小德馨陪着她走过了幼年童年。
茫茫人海,何处才是归宿。就在德馨离开时国华也曾犹豫过,是不是也该离去了,在这异国他乡还有什么意义?她开始迷茫了,也渐渐的感到了继父的陌生,隔阂。
这一年,爱丽丝依然是油尽灯枯,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已经没有能力,去照顾小德馨了。凯瑟琳终于打算回去,或者把德馨接回来。那段时间,她陪伴在妈妈身边,一直到妈妈离开人世。这才和志同道合的邦德一道来到了甘肃支教,开始了她幸福美好的生活。
支教,那是陌生的,贫穷的土地,语言不通,风俗奇特,物质的极大贫乏,生活的极度贫困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两个人又都不能时常在一起,教书育人的担子很重,因为你不能敷衍,不全身心的投入,孩子们是很清楚的,他们很敏感,知道落后贫穷与无知的耻辱,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你一点的,轻微的,不负责任的表现就很可能给孩子巨大的伤害。
当地人,很不不理解,也不知道感激,很可能还感觉是应当得分的。理所当然的,所以长期坚持在支教第一线上真的很不容易。特别是身体的伤害,营养不良,病痛的折磨,年龄的变化都会给坚守,带来极大的挑战。
一次送孩子们下山发生了以外,泥石流夺去了邦德的生命。
“我的愿望就是让孩子们能够读书,在他们很小个的时候能够受到教育,为此我不后悔。”这是邦德最终留给凯瑟琳的遗言。
国华,最终还是离开了大凉山,她已经到了需要别人的照顾才能生存的地步,不得不离开,尽管没有人理解,甚至没有人送行,但孩子的那双渴望和期盼的眼神,永远是国华的动力,追求目标的支撑。她走了,无奈的离开了,人世间,总有那么多的无奈,就是那么多的无奈串联起来,汇集起来,形成了波澜壮阔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