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爱上博物馆自然科普
异托邦——博物馆观众在体验什么(绪论)

异托邦——博物馆观众在体验什么(绪论)

作者: 螺旋真理 | 来源:发表于2013-12-08 23:31 被阅读657次

我理想中的博物馆,应该为观众提供一个以博物馆展览为主的环境,制定必须的(或者是尽可能少的?)观众守则,然后任由观众在其中活动。不过社会为博物馆累加了很多功用,如果我们问一些去过博物馆又对博物馆理论概念知之甚少的人(大部分的博物馆观众是这样的),基本上都会认为博物馆就是知识的代名词。总之,博物馆是一个知识密集的场所,观众们到这里来,理应追求知识。

结果会如何?我们可能缺乏对观众内心的认知,姑且让我们寻找一个类似的个案。保罗·福塞尔在《格调》中提出,真正因为获取知识而上大学的学生,只占所有学生的13%,而其余的学生则抱有其他目的,他们通过完成大学毕业追求的往往是好的工作、阶级晋升、社会认同,甚至从其中总结出了“大学的骗局”。那么博物馆呢?为了追求知识而来到博物馆的观众能有13%么?不过,如果你拿起一份观众调查报告,会发觉追求知识的观众比13%要多一些,很可能超过半数,这是因为观众总是自我暗示要符合社会对于博物馆的惯常认识,一旦观众们获取知识失败,他们也不会轻易表达。一些博物馆专业人员和其他领域的专家会为无法从博物馆环境中获取知识找一些遮羞布,其中最常见的一个就是“体验”,他们试图说明:观众本身已经有足够的知识素养或者博物馆营造博物馆环境的水平太差,导致观众和博物馆完全无法形成知识差,所以观众到博物馆,并非为了获取知识,而仅仅是通过感性而进行一种感受。那么,这种感受的客体是什么?“体验”这种观念反映的集体意识有是什么?

让我们深入到博物馆环境中去考察这个问题,博物馆环境基本是由博物馆物构成的,它是非文本的。这种非文本性及其衍生的规则,在博物馆建筑的隔绝下形成了一个异托邦(异托邦的概念成熟于福柯,属于后现代主义的范畴,理解起来极为复杂)。一般认为,博物馆通过对物的收藏和展示,实际上压缩和改变了现实社会中时间和空间的组织肌理,因而可以被看做是异托邦的一种形式。福柯归结出异托邦的特点,也完全可以从博物馆的特质中体现出来。譬如:特权与神圣的庇护所、对社会常规的偏离、根据所处时代的不同有其具有时代烙印的作用(圣物保藏、战利品保藏、科学研究、公共教育以及对工业社会危机的反思等等)、将几个相互间不能并存的空间和场地并置为一个真实的地方(动物园、植物园的这一特征更为直观)、对时间积累性的异托、进入后要遵守特有的公共守则、创造出的“完美空间”。

拉拉杂杂说了很多,其实并非意欲论证博物馆是一个异托邦,而是要说明:博物馆作为一个异托邦,其环境必然异于其他社会空间,而这种差异则被认为是正常或者理所应当的。于是这里面出现一个问题,习惯于在其他社会空间生存的人,进入博物馆之后,是否可以充分适应这种异托邦的环境和规则呢?这种不适应,可能是造成观众无法在博物馆环境中获取知识的重要原因。其实,我们在上一段总结出的异托邦的要素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所谓的“博物馆体验”的真相,很可能就隐藏在那些异托邦的特质当中。

相关文章

  • 异托邦——博物馆观众在体验什么(绪论)

    我理想中的博物馆,应该为观众提供一个以博物馆展览为主的环境,制定必须的(或者是尽可能少的?)观众守则,然后任由观众...

  • 异托邦世界

    在我的青少年时期,我沉迷漫画不可自拔。当翻完了家里所有的《红楼梦》,《人到中年》这样的小人书的时候,路边一家隐蔽的...

  • 法国新古典主义代表作亮相京城

    安格尔的巨匠之路——来自大师故乡蒙托邦博物馆的收藏展”今天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揭幕,法国蒙托邦安格尔博物馆携70件有关...

  • 法国新古典主义代表作亮相京城

    安格尔的巨匠之路——来自大师故乡蒙托邦博物馆的收藏展”今天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揭幕,法国蒙托邦安格尔博物馆携70件有关...

  • 法国新古典主义代表作亮相京城

    安格尔的巨匠之路——来自大师故乡蒙托邦博物馆的收藏展”今天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揭幕,法国蒙托邦安格尔博物馆携70件有关...

  • 异托邦的欲望挽歌

    《踏血寻梅》, 从一个人的悲剧, 讲到两个人的悲剧, 两个家庭的悲剧, 整个社会的悲剧。 佳梅孤独,脆弱, 渴望被...

  • 博物馆异托邦之一——特权与神圣的庇护所

    博物馆是西方近代社会的产物,追述其历史,并非戛然而生,在近代第一座博物馆——阿什莫林博物馆——诞生之前,博物馆在古...

  • 《必然》笔记第一天-形成

    进托邦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变化的状态,是一种进程。在进托邦的模式里,事物今天比昨天更好,虽然变好的程度,可能只是那...

  • 窝托邦App

    Wotopon is dedicated to the promotion of decoration furni...

  • 云里写诗,泥里生活

    一 研一那年,台大教授夏铸九老师讲福柯,谈到异托邦是真实空间的镜像,人从中看到自身。他以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里的...

网友评论

  • 螺旋真理:@李子李子短信 好的好的,欢迎转载
  • 李子李子短信:很有意思啊……算是解构博物馆还是建构博物馆呢?
    求转载!
    我在果壳网管理一个小组:我爱博物馆,http://www.guokr.com/group/251/
    里面大部分都是博物馆游记或者推荐,缺少一些专业的信息和分析。如果可以的话我把你写的这个系列也推荐过去。
    欢迎来我们小组逛逛!
  • 螺旋真理:@简叔 是,异托邦是“社会”这一通用概念的异化。这里引用这个概念,是想解决:非核心向的观众为什么要来到博物馆(兹定义以获取知识为目的为核心向)。
  • MJGA:异托邦的概念很有意思啊,特地去查了一下。「「異托邦」是法國學者米榭‧傅柯(Michel Foucault)所提出的社會空間論述,藉由此種觀念來批判、重構我們的生活空間,排除其任何原始用意與價值,進而重新定義空間的屬性。先從字根來看,烏托邦(utopia)指的是不存在的空間(not-place),人們用以指稱「極度理想空間」、「美幻卻不實的事物」,此理想只侷限於想像,並不存在於現實世界。然而,異托邦(heterotopia)結合了異質性(hetero-)以及空間(-topia)兩字。異托邦與烏托邦的根本差異性為:異托邦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空間,在這異質空間裡,人們可透過現實世界與此空間所產生的對比,做為與主流現實對話或對照批評的基石。以鏡像原理解釋異托邦的存在,鏡中之影雖不真實也不存在,但鏡子本身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主體,透過鏡子才能發現鏡影與周遭環境物件的關係,也就是說,鏡子是進入另一個空間的入口。」
    http://www.lib.nthu.edu.tw/library/epaper/61/08.htm

本文标题:异托邦——博物馆观众在体验什么(绪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zq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