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頁投稿
明明下班後都很努力充實自己,可卻沒有明顯的進步,怎麼辦?

明明下班後都很努力充實自己,可卻沒有明顯的進步,怎麼辦?

作者: 跩哥 | 来源:发表于2018-04-14 22:45 被阅读86次

    出社會幾年後,漸漸發現自己還是有所不足的,偶爾也會遇到年紀相仿卻比自己優秀許多的同輩,這些著實讓人感到焦慮,認為自己是不是應該報幾堂課,或是利用閒暇時間多看點書充實自己,希望自己變成一個更厲害的人。
    雖然有了上進的動機,但對於要從哪裡開始卻很茫然,為了終止自己焦慮的狀態,於是秉持著一個「反正學習(讀書)就是好的、總有一天會用上」的心態,報了多益的英文補習班、買了誠品排行榜的暢銷書,參加了一場主題是關於人工智慧的演講,覺得自己的人生變得有意義了起來,下班時間與假日都比以前充實許多,但半年、一年過去之後,卻發現這些東西不僅都忘得差不多了,在現實生活與工作中也幾乎都沒有派上用場。

    於是我們變得比那個一開始什麼都還沒投入的自己還要更加焦慮。

    這是因為我們犯了「只要學習就是好的」,又或者說「只要處於努力學習的狀態就是好的」這個認知錯誤。大家在當學生上國文課的時候一定都有學到莊子的這麼一段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然後老師就會blabla得勉勵我們要向莊子好好看齊,要跟他一樣好學不倦、終身學習。但其實我們都斷章取義了莊子的意思,也完全小瞧他的智慧了!莊子這句話是有後半段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莊子‧養生主》

    後面這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的意思就是:「以有限的生命想要去追求無限的知識,我看你是死定了!」所以現在我們可以看清楚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是:

    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有「效果」、有「效率」,甚至有「深度」得學習?


    從學以致用到因用而學

    先從學習要有效果談起,跟大家分享一個我在「古典-超級個體」學到的一個簡單卻重要的概念叫做「輸出倒逼輸入」,意思就是從想要輸出什麼來決定應該輸入什麼;從什麼能夠派上用場回推到自己應該要學習什麼東西。
    在開始學習前,我們可以開始思考下面三個問題:

    - 對於幫助自己達成某項目標應該學習什麼?
    - 目前生活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我們可以學習什麼來解決?
    - 現在學了這個知識,我們能馬上用在哪些地方呢?

    把這些問題想清楚以後,我們可以非常容易得辨別一個東西是否值得現在去學習。當把對學習的認知升級成「因用而學」的概念後,學習就能帶來非常即時的效果,也就能感受到明顯的進步。
    隨時記著,學習要帶著「問題」才知道要找什麼「答案」!

    有效率得學習

    在有明確的目標與想解決的問題之後,該怎麼做才能有效率又有效率的學習呢?下面分享的學習方法是我總結「囧說書-雪球速讀法」以及「古典-超級個體」中的「功利讀書法」而成,非常推薦大家去聽看看這些原作者的分享!

    選書
    當我們發現一本書似乎對自己有幫助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辨別這本書是否值得一讀。我們可以到豆瓣與Amazon網站上看看網友們對這本書的書評,也看看大家認為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在哪裡。
    篩選出一些被普遍認為是不錯的書以後,可以到「YouTube」、「得到APP-每天聽本書」,或是「樊登讀書會APP」查查看有沒有這本書,讓專業的說書人用短短的時間告訴我們這本書的重點與精華,到這裡已經對這本書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我們可以知道它跟我們的想像是否有落差?書的難度是否有符合我們目前的知識水平?進而決定要不要把這本書買來好好研讀。

    抓重點
    拿到書以後不要急著從第一頁開始讀起,先從目錄、序、前言,與結論開始反覆閱讀幾遍(10遍左右),再打開書快速得翻閱把大標題、小標題,作者用粗體字強調的部分都掃過一次。這樣做過以後,當我們在閱讀時就會發現這本書其實是立體的、是有起伏感的,可以更深刻得體會哪些才是重點,就像畫畫一樣,我們會先用鉛筆打草稿畫出輪廓,才慢慢深入得去描繪一些細節,反覆得打磨、修整,最後呈現出我們心目中的樣子,讀書也是如此。

    直接切入
    如果書中有非常切合自己想解決的問題的章節,就直接跳到對應的章節去閱讀,看看是不是能收獲馬上派上用場的乾貨,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再根據情況,翻到前面或後面的章節繼續閱讀幫助自己有更清楚的脈絡,並且以與自己想解決的問題的相關性高低,把書的章節重新排列出一個更好的優先次序來。

    把書讀得越來越少

    在學習的道路上,我們總會遇上幾本所謂的「經典」,這些「經典」是值得我們去深讀的,甚至應該完全得內化吸收,通透到可以把原書都丟了。關於如何深入精讀一本書,下面跟大家分享在「萬維鋼-菁英日課」中學到的方法。

    如何強力研讀一本書?
    我們必須在閱讀同時追求深度和效率,力圖在一本書當中獲得最多收穫,而真正要有效率的方法其實是:

    不求快!

    萬維鋼老師說:「追求把書快速讀完,就像把一首曲子快速彈完一樣,這不是練琴而是完成練琴任務!」慢慢得讀,一邊讀、一邊思考,吸收和增長知識的效率反而更高!
    想要深入閱讀一本書必須讀兩遍,第一遍是通讀,放鬆享受作者的故事與思想。不要追求速度,發現有意思的地方就停下來思考,而讓我們會時不時停下思考的書也才是本好書。第二遍則是精讀,在讀的時候要寫下讀書筆記,作為例子的故事可以跳過,但專注於在作者的思想脈絡上,每讀一章就寫下一章的筆記,一直到讀完為止,精讀的核心技術就是寫讀書筆記。

    那麼,該如何寫讀書筆記呢?
    讀書筆記要寫到可以取代原書,且必須包括下面四個方面:

    - 清晰表達每一章的邏輯脈絡
    - 完全帶走書裡的所有亮點
    - 大量寫下自己的想法與心得
    - 發現這本書和自己讀過的書的連結

    把書拆解讓書變得更薄,只萃取出精華。從脈絡開始,先忽略書中的故事與舉例,專注於作者的概念與邏輯,用自己的語言把這些東西先寫出來,就像把Google街景圖變成單純的地圖,讓它能夠先指引我們方向跟知道明確位置就好。
    完成地圖以後,我們可以針對自己有興趣的地方看看街景為何,這就是書中那些真正的好故事與好例子,萬維鋼老師把它們稱作「亮點」,把這些也都打包外帶!
    接著遇到值得思考的地方,就停下來寫下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或是突然產生的靈感,又或是自己現在手中的問題。最後,把這本書中的知識跟自己以前學過別本書的知識做連結,生成所謂的知識晶體,這也是讓新知識不容易被忘掉的好方法!

    「筆記是對一本好書最大的敬意。」-萬維鋼

    關於深度學習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某日,魯肅與諸葛亮來到周瑜書房,皆無語。
    魯肅終於憋不住開口對周瑜說:「公瑾啊,這是你的書房嗎?」
    周瑜說:「是啊」
    魯肅問:「既然是書房,為何不見一冊書?」
    周瑜答:「讀一冊,燒一冊,故而無書。」
    孔明說:「公瑾此言,在下聽來倍加親切。」

    從這兩人在三國中的表現,就知道深度學習有多重要了!


    最後想跟大家聊聊的是「怎麼知道自己真正學會了?」要再跟大家分享一個叫做「費曼學習法」的技巧,其實就是透過教別人的方式讓自己把這件事情學好,因為費曼常常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習,而他不僅僅是教別人,還致力於能達到用最簡單的方式把別人教會!具體的方法就是:

    - 假裝自己在教別人
    - 教不下去的時候去翻書重新理解直到可以講清楚
    - 簡單化自己的教學,讓別人可以淺顯易懂

    甚至乾脆真的找一個人來教,因為這樣還能得到對象即時的反饋,知道自己哪裡說不清楚之外,也可以從不同對象的不同需求上更完整得理解某個知識。

    這也是為什麼我今天要寫這篇文章,把自己對於學習的學習更加深刻得理解與思考一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明下班後都很努力充實自己,可卻沒有明顯的進步,怎麼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bl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