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一直想准备一节公开课,可是因为提前准备的七年级的一课一直没有备好,六年级课本又是全新的,所以,一直没有定下来讲哪一课,忽然有一天,对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书戴嵩画牛》有了感觉,而且这一课简短易懂,备课应该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可谁知,有意无意的拖延和逃避,使得我从打算讲这课开始直到今天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也没弄清楚心中的几个疑点。
一个是题目中的“书”的意思,教师用书上解释为题跋,我没弄明白,这篇小短文真的是苏轼在戴嵩的《斗牛图》上写的“题跋”吗?到底是题还是跋?其次是题目中的“牛”如果是指“斗牛图”的话,为什么不像文中一样加上书名号?
二是既然牧童所说的话有失偏颇,文章的最后一句“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应该怎么理解?苏轼到底赞成杜处士还是牧童?他写这篇短文的用意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