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完,可能不久我们就会忘却。可能有的人一辈子不读这类书籍,生活上他们依旧会活的风生水起。我一直在寻找答案,最常见的答案就是“你读过的书,就如同你从小到大吃过的饭,看不见但是早已经融化到你的骨肉里”,这是一个玄之又玄的解答,告诉只用老老实实读就可以了,说不定某一个时机,你就可以顿悟。
王阳明不就看了七天的竹子就突然顿悟了。
后来我在寻找自己的答案。我在看潘先生灾难中时,有人指责他国难当头苟且偷生,自私不顾他人性命,对他加以批判。但当他跟妻子走散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家破人亡之感立时袭进他的心,禁不住渗出两滴眼泪来,望出去电灯人形都有点模糊了” ,他是个好丈夫,逃难时带着家人,坐火车怕走散了要一个牵一个,尽管这个方法并不可行。
后来我有看《包法利夫人》,我不希望就把她理解成一个愚蠢爱慕虚荣的女人,死得其所。我不愿意简简单单的去评判一个人物。她的内心的曲折幽邃,对爱的渴望都让我觉得有一种怜悯。
后来再看《红楼梦》看贾瑞爱上王熙凤。贾瑞是个草包却爱的如此痴情。被王熙凤如此戏弄却还是放不下,最终在自己的幻想中丧生。都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是这个道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戏弄,偏偏他却认为是两情相悦。看得我越来越气愤,还真有这种舔狗。等到知道他的身世,慢慢的你会同情,父母双亡,他由爷爷贾代儒管教。都说隔代亲,可是贾瑞的爷爷因为屡试不中,只能当一个教书先生。他心里一辈子不平,就想靠后代,所以把贾瑞管的很严,结果贾瑞完全不知道“越漂亮的女人越会说谎”的名言,被骗成这样。
慢慢的读书,渐渐明白了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小说从来都不会起到什么教育意义,他只是告诉你人性的复杂和无奈,要获得什么完全靠你自己领悟。如果你硬要说读书能够增长知识,那应该读教科书可能会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