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用细节点亮人物(已发表在《初中生》)

用细节点亮人物(已发表在《初中生》)

作者: 雪域飞燕 | 来源:发表于2023-06-01 09:25 被阅读0次

            细节,即作品中细微之处的小的“点”,着意描写具有典型意义的细小的事物,它区别于一望就知的大的“面”。人物细节描写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描写手法,主要对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心理、动作等细致刻画,以凸显人物性格特点或精神风貌。现代作家茅盾曾说:“不但用大事来表现人物,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描写。”可见,细节是锦上添花的妙手。

            李森祥的小说《台阶》可以说是细节描写的典范。如在秋晨露水中踩黄泥的父亲,热天里挑谷子的父亲,边抽烟边遥望高台阶人家的父亲,疲惫脱草鞋的父亲,半夜干活的父亲,在鞭炮声中浑身不自在的父亲,给新台阶每天浇水的父亲,在新台阶磕烟灰的父亲,在门槛上埋头的父亲……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侧面的细节也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如超过台阶高的破烂的草鞋、满盆泥浆的洗脚水、塞角票的黑瓦罐、零碎的砖瓦卵石……可以说老一辈农民父亲的形象正是在一次次细节聚焦中渐渐清晰、渐渐站立,让读者看到了一位虽地位卑微却勇于追求生活理想的父亲,一位老实本分却又倔强如牛的父亲,一位吃苦耐劳却因年迈精神迷茫的父亲。

            经典原文:

            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身上。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我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我一句:“xxx,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解析:

            此段文字回忆了老师上国文课时的情景,多处细节尤具个性。“摇摇摆摆”的状态让读者看到了他的醉态,“吸溜一下鼻涕”这个“招牌”动作的重复出现,让人忍俊不禁。“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转、笑、怒”一连串的细节描摹,让一个粗暴性急、情绪不稳又有点高傲的“酒师”如在眼前。“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还原了一个因酒劲十足而喋喋不休、怒气冲天的师者形象。

            经典原文: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鸦片,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老舍《我的母亲》

            解析:

            在这段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精心持家、任劳任怨、热爱生活的伟大母亲。那双“鲜红微肿”的手的形象非常逼真传神,这一细节暗示母亲为家庭整日不辞劳苦的状态。布袜“黑如铁”和 “雪白”颜色的对比,从侧面突出母亲对涮洗工作的极度负责任。“旧的”桌椅、“残破”的铜活与“没有尘土”“发着光”形成巨大反差,表现母亲虽然贫穷却依然热爱生活、追求干净整洁的个性。那大大的“绿瓦盆”,昏暗的“油灯”,清清爽爽的“屋院”,年年开花的“石榴与夹竹桃”,这些细节都从侧面彰显母亲的勤劳,更是母亲深情怀念父亲的见证。“终年”“永远” 等副词的反复出现,更能增添细节的感染力。 

            经典原文:

            琴穿了一件淡清湖绉棉袄,下面系着一条青裙。发鬓垂在两只耳边,把她的鹅蛋形的面庞,显得恰到好处。整齐的前刘海下面,在两道修眉和一根略略高的鼻子的中间,不高不低地嵌着一双大眼,这对眼睛非常明亮,非常深透,射出来一种热烈的光,不仅给她的热烈、活泼的脸添了光彩,而且她一走进房里,连这个房间也显得明亮多了。众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她的身上。

                                                  ——巴金《家》   

            解析:

            这段文字从外貌、穿着勾勒出了一位活泼可爱又富有青春气息的年轻女子——琴的形象。“淡青”的棉袄、“青”裙,颜色的古朴衬出姑娘的朴素大方,装扮的明净隐含出时代的印痕;“垂在两耳边”的发髻,“鹅蛋形”的面庞,“整齐”的前刘海,两道“修”眉的细细雕琢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好俊俏秀美的姑娘;“明亮、深透”“射出来一种热烈的光”的眼睛,和“脸”“房间”都熠熠生辉,相得益彰。最后一句的侧面描写更增添了女子的神韵和魅力。

          总结:

            读了以上的经典文字,相信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课文中的多个人物形象吧?是萧红笔下“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的鲁迅先生?是“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的长妈妈?亦或是“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的老王······可见,细节彰显作家深厚的内功,更体现一种语言艺术的创造。

            总的来说,想达到透过文字有如见其人之效,细致观察是前提,深情凝视是关键,写出个性是核心。所有的好作品都根基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所有细节的精彩描摹更是源自作者对人物个性的精准把握。

            细节,就是鸡毛蒜皮的在意,就是画龙点睛的深刻,就是锦上添花的恰切,就是以小见大的巧妙,有让人望一眼就念念不忘的魅力,有见一面就铭记终生的永远。说到底,一切细节都来自一颗细腻的慧心。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过,“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那就让我们慢慢学会凝视吧。

            当我们静心去凝视、去雕琢时,人物就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细节点亮人物(已发表在《初中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eu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