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故事来自史蒂芬·柯维的视频:
某人患有一种不知名的疾病。他去见一位医生朋友:“你能帮我吗?我不知道有什么病,我只觉得心绪不宁,好像全身都不舒服,而且无精打采,你可以帮我吗?”
他的朋友非常了解他,他们谈了一会儿。他说道:“我想我可以帮你,我有四种处方,你一定要依照着做,哪里是你最喜欢去的地方?”
“你的意思是?”
“你孩童时最渴望做什么?你希望身在何处?”
他说:“在海滩,我们整年都想着要去海滩,一有机会我们便会去,在那共聚天伦。”
医生说:“那好”,跟着便开处方:“依照处方到海滩过一天”
“什么?你不用开药吗?”
“你跟着处方做便行。”
“你在开玩笑。”
“接到我的账单你便知不是闹着玩,不过你不能带任何东西,包括收音机,文稿,书报杂志。尽情投入大自然之中,9点整是第一次服药,跟着12点整,之后是3点整,最后是6点整。”
他来到海滩,从车往下走。打开第一张处方,“倾心细听”就这几个字。这会是什么意思呢?他在过私人生活,对吗?
“现在听到的我过去已经全听过,我还要听三小时,好吧,我听雀儿叫,蛮不错,我听见海浪卷来的声音,细心听还可以听到沙蟹在走路,我听到风在吹呼呼作响,真有趣,越听就越听得多。”
他开始让自己沉默起来,静听万籁俱寂,放缓他公众生活的极速步伐,还有失去光彩的私人生活。过了一会儿他感到欣喜若狂,他感到从未有过的祥和安泰,并且深深沉醉于他的内心世界,差点儿提不起劲儿打开第二张处方,因为他正沉迷于第一道。
他跟着打开第二张处方,这次多了些字:“尝试追溯过去。”他摸不着头脑这是什么意思?
“尝试追溯过去,或许我该回首过去”,他于是掉进回忆当中。“我记得每天放学之后,我们都怀着兴奋的心情,我记得我的兄弟……”
这个联想真好,他变得非常感性,一直缅怀过去,他记得放学后和兄弟跑去海滩,像山野之人般的狂呼,仿佛嫌清新空气和自由不足够,大家总是满怀兴奋一起跳舞,互相拥抱,共聚天伦之乐,还会在浪中翻滚,在沙上建堡垒。
这样又过了三个小时,他更提不起劲儿打开第三张处方。然而这一次,他已深入满载回忆的内在生活中。
第三张处方是一道难以入口的苦药,但也是精华所在。其余两道都是这一道处方的前奏,赋予他巨大的力量,深入内在生活,第三道处方是“重新检视你的动机。”
他花了三个小时来返躬自省,我生命的重心和愿景是什么?我有什么使命?我的核心是什么?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这是个严峻的考验。
他渐渐留意到一个模式:发现他一直以自我为生命的重心,只着重满足个人的需要,自私自利。即使他从事所谓无私的活动,也不过是自私的希望借此扬名。他服务他人时从不隐性埋名,他的私人生活和公众生活不同。
他会假装非常关心别人,但内心却满是谋取私利的动机。他开始有所醒觉和领悟,他的郁结烦闷是源于精神的缺失,他半生都在为自己而活,所有动机都失去正确的重心,漠视做出真正的贡献。
他画了很久重新组织和变清方向,栽种新的动机和愿望,以高尚原则为依归,那便是创作的范畴。他开始运用想象,而不是只活在回忆。
当你活在回忆之中,便只会买手过去,但如果依靠想象来生活,你便能放眼未来。过去的一切,远不及内在和未来重要。他借着自我剖析和觉醒发掘自己的内在世界,并愿意解释既有和培植新的动机。
到了6点整,他便大功告成,他第一次真正明白,“我知道自己的人生想追求些什么,和不想追求些什么?我明白自己问题的原因。虽然尚未痊愈,但我知道自己要走的方向。”
他于是打开最后一张处方——“把烦恼写在沙上”。
他拿起贝壳走到高水位处,在沙上写了些东西,最后一句写着“潮水正涌进来”。
一直琢磨着,要做一次这样的事情,只是这大冬天的,需要换个场景……
暂时记下有这么一件事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