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见流星就闭上眼睛,许着那无知的愿望,希望自己快快长大,那时候对于长大的认知就是年龄大一点,那时,天真的以为只要我到了18岁我便已经长大了。
后来我18岁了,但那时候的我依然是个孩子,这只是年龄意义上的长大。不经历一些东西,或许我们真的不会长大,不会懂事。
有的人一夜白头,二十几岁的年纪,外表却看起来与现在的年纪格格不入,到底什么是长大?不禁的问自己。
村上春树说: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最初看到这句话时,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刚到二十岁,感觉离三十还有好远,十年啊,一眼看不到边,长夜漫漫,忘记了来路,也看不清去处。
二十岁出头,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可以在美食的路上为所欲为, 可以在学校宿舍里尽情的躺尸,也可以玩游戏玩到后来不想再玩。
可以跟哥们吹牛吹到深夜,吹到天都亮了 ,也可以到考试前在临时抱一把佛脚。身边有人恋爱了,也有人失恋了,有人得意,也有人失意。
好像二十多岁,有很多很多的时间,有很多个无聊的周末,外面有很大很大的空间。还有很多很多的精力,可以连续一周不怎么睡,周末睡上一觉就恢复过来,可以喝醉酒到吐,吐完又接着继续喝。
可是,当经历了一些事情后,到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出了学校,进入社会 ,突然发现好多东西开始有些静止了,大概就像村上春树说的那样,人是一瞬间变老的。当你开始变老,那么对于外在的感知就开始不那么敏感,自然也没什么新鲜感了 。
以前总会装着写一些故作高名的文章,听一些不入大众的歌曲,看一些逆流而上的电影。但心里清楚地知道,自己还很年轻,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人要见,还有很多道理要明白。
现在不同了,自己明明还是很年轻,但心里却有种声音,催促着自己往前不停地赶路。翻看以前的文章,发现那些早些年装作写出来的道理,现在依旧适用,只是那时候是装出来的,这个时候却是一一去践行。
如今的社会人情世故,冷暖自知啊!
现在我发现啊,有好多道理也不用再从书本里去抠出来了,无非就是这个月的房租,下个月的水电,或者今年的车子,明年的房子,即使没人再说,但好像都心知肚明啊。
是不是我们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好像活着就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不停的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跟个机器一样。
在上海的一个同事,是做IT的,工作两三年,每个月大部分时间都在加班,晚上八点下班,他大概十点左右才回来,每个月大小周,他几乎没休过。在我看来,他够努力了。
可是他还是说自己到家经常会打游戏,玩到晚上12点,吃着外卖,看着小说,听着音乐,刷着手机。
后来我发现我也差不多吧,下了班,也无所事事地刷朋友圈,然后去写那些套路很像的文章,竟然有些不知所措。再来反观别人,人家各种压力大啊,怎么睡得着?人家工作那么累,回来就不能放松下?
想来想去,我还是觉得这样的生活是有问题的。我们一生的剧本不应该这么写,故事的结尾早已经写好,只等着每天去直播,然后等剧情END,帷幕落下。
就像作家阿乙所说,这个世界有一些人躺在泥泞里,看着生活把自己踩扁,而有些人拨开雾障告诉我们:人有活在云端的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