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始上班,一天的会,于是带了《我的心理咨询师之路》这本书,看了曾奇峰、孟馥、徐勇、朱建军、还有一名练气功的老师的文章,感觉里面干货很多,忍不住啧啧称赞,深深认同心理咨询师的文笔必须是拿得出手的。
曾奇峰的文笔是我最佩服之一,他的文字知识面宽,深度是那种刚刚好的感觉,条理清楚是最大的特点。他对什么是意识扩大化自我探索做了广泛的阐述,同样,对什么是思维狭窄也进行了接地气式的举例,让人读时联想到了很多很多……
由于感受太深刻,书又落在办公室,下面就不一一罗列,等拿到书补上。
今天下午,有一点自己的时间,纠结是看书还是听认知的课呢?觉察了一下,还是想听课,毕竟一个月没有听了,还是要继续。正好听到了cbt正念疗法。老师看上去干干瘦瘦 还是个小青年,没想到讲的课无比生动,跟讲到正念理论中大脑的几个功能时,才用了非常生动形象的例子来说明,还有现场互动来解释,而且这位老师台湾腔不浓,语速也很快,是符合我的听课预期,简直爱了的感觉。
下午不知不觉听了一个半小时,做了笔记。
晚上是《心理治疗中的依恋》小组读书活动。我们今晚读第二章,这一章主要对鲍尔比和安斯沃斯的依恋研究进行阐述。一个是依恋之父,一个是依恋之母,可想而知这两个人的理论有多么重要。
当然,这一章还出现了一个重要任务:mary main,这个人发现了第四种依恋类型 混乱型依恋。
大家对矛盾型依恋和混乱型依恋的分类有些模糊。经过我的仔细阅读,我发现还是有比较明显差别的。矛盾型依恋的孩子主要两个表现:生气和胆怯。妈妈的不可预测性、低敏感性,是造成矛盾型依恋的主要原因。矛盾型依恋的孩子,情绪表达水平高,比较夸大或抑制,容易成为被溺爱的孩子,或者是被欺负的孩子。
而混乱型的孩子表现主要是两难。他们之前有一个预测:妈妈是安全的基地。但是实际中,要靠近妈妈或者是远离,是他们的两难。
两个方面的原因:1 父母是危险的 2感受到父母的危险。
这样的学习时间和频率我还是非常接受的。这样的日子也才有收获感。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