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到用时方恨少

作者: 徐小晫 | 来源:发表于2019-02-14 18:05 被阅读125次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到用时方恨少”。想必大家对这句话一定记忆犹新,也同样明白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今天我想把这句话用我理解的方式展开来,用事实,用别人,用自己的思考去说一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愿能带给大家启迪。

    相信大家也包括我自己,都比较喜欢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来的也快,忘的也快,并没有带给我们实质性的知识积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也和很多人一样,喜欢快速阅读,喜欢金句,喜欢网络软文,这一时的鸡汤文章,并没有在大脑记忆深处留下足够多的痕迹,来的快,走的也快,所谓快餐文化。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不来这家俱乐部,可能我也不会写这么无聊话题的演讲稿,你们说呢?你想演讲,想讲的更好,你就会面临“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样的尴尬局面。

    当我准备这篇演讲稿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是我第三次,不,是第四次演讲了。这样的心理,会促使我想提高,想比过去的几次要好。这样的心理活动,我想在坐的伙伴们也会有吧。我们都看过一些,也听过一些质量很高的演讲,也都看过一些这方面的书籍。这个星期我也请教过几位优秀的馒头,馒头们给了很多很好的建议,自己也都明白,但还是左右抓狂,毫无能力去完成自己觉得应该能完成得演讲。这种心理我想在我这里会一直存在的,因为别人再好的演讲都是别人的,而你只是你自己,你需要提高。应上这段话 “书到用时方恨少”。

    在这里我想讲一个朋友的故事,来和大家一起去探讨,如何去掌控和监督我们每个人当脑海里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时的动力和压力。去年我有幸在西安交大参加了一个讲座,讲座的授课人李常生,台湾人,70岁,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讲座的主题苏东坡的一生。听完这个讲座,我了解了苏东坡的大概情况,并和这位老人也是学生结下了很深的友谊。我讲述的故事,都是真实的,这点请你们放一百个心。他对苏轼的了解,对北宋历史的了解,可以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九死一生。他对照文献资料去还原苏东坡一生所有的足迹,中国很大,大江南北,他就先后5、6次去宝鸡凤翔去探寻苏东坡当时的生活。你们想想,苏轼当年踏遍了大半个中国,走到哪里,哪里就有诗和远方,哪里都会留下他的浓妆艳舞。这位李大爷,年龄又七十多岁,而且自掏腰包,反反复复去探寻苏轼曾经走过的路,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就是这样不停的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与专业的学者,与当地流传下来的故事,与自己实地去感触,去学习,用他自己的话说“身临其境才能实实在在的体会到苏轼的心境”。他用十年时间编写完成《苏轼行踪考》一书,120万字,并附有800张彩色地图,标明与苏轼相关的每个地点。书上的每一幅地图都是老人一步一个脚印实地考察后亲手绘制而成。这种精神,我觉得最让我害怕,也最让我敬畏。老人从去年到今年这个时期,一直又在整理他所见到听到学到感悟到有关苏东坡的故事,他经常用微信的方式把文章发给我,可我却学识浅薄,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读书的目的不就是在你想用的时候,能用的出来,能把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吗?用老人的故事,就是想告诉大家,书还是要原原本本的读,这样才能原原本本的输出。不至于像我一样,在“书到用时方恨少”中盘旋。

    有些时候觉得学习不应该这么和自己较劲,应该放轻松一些。可我想到自己,站在讲台上,始终表达不出想表达的东西的时候,那种尴尬无奈,这时候我也会想起这位老人的故事,也会想起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

    书到用时方恨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到用时方恨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ky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