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入职一家新单位后,发现坐在对面的同事,除了刚跟她见面的第一个上午,是停下来跟她有眼神接触。之后,每天早上她上班时,对方都是看着屏幕、敲着键盘,跟她说早。
她觉得,对面的同事对她不冷不热。
其实,在交谈时有足够的眼神接触。可以当成给对方的礼物,免费但很珍贵。那能让对方感觉很好。
我们知道,在听到自己不感兴趣或感到不自在的内容时,人们会避开眼神的交流。这是厌恶、反感、敌意或者恐惧的信号。例如,看到电影中恐怖的场景,人们会挡住眼睛或看向别处。
但对着自己尊重、仰慕或者欣赏的人,人们会注视对方的眼睛。例如,心满意足的父母会充满爱意地看着自己的孩子,不愿挪开眼睛。
温暖的眼神交流代表着认可、欣赏、尊重和仰慕。这是因为:
第一,与同事聊天时,聚精会神地看着对方,能让对方觉得,你在扫描他的大脑,同时在处理听到的信息,并决定如何看待他的意见。在用电话、视频会议等电子通信方式沟通时,很难有这样的效果。
职场中的眼神接触中,会涉及很多因素,例如:对方与自己是竞争关系吗?对方是否一直都很坦诚?是否忌恨过自己?谁更需要谁?一次接触中,所发生的事情,将会影响到下一次接触的气氛。
第二,运用眼神接触,能左右对方。有些老板,只用眼睛和眉毛,就能驾驭一个会场:
当他看向一位员工时,是在示意轮到这位员工发言;他翻了下白眼,是在示意员工应该停下来别说太多了;他点头赞许,是示意员工应该继续说下去;他眯眯眼睛,是示意员工,要做进一步解释。
为了让老板和同事们觉得自己对他们的谈话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还渴望听到更多内容时,可以做的是:
第一,发挥想象力,想象在自己的眼球和对方的眼球之间有一条绷紧的橡皮筋。
当眼睛不得不看向别处时,要慢慢地,很不情愿地挪开,仿佛扯不动那根橡皮筋似的。
即使在视线移开时,也要表现出听得很专注、若有所思的样子。
然后再飞快地看回来,殷切地注视着对方的眼睛,仿佛在迫切地等待对方说下去。
这有助于自己在职场中,获得盟友的支持,还能赢得敌人的好感。
第二,练习控制眼球,以传递出自己想表达的信息。有时候,在工作中不得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从全局出发,一些情感应该表现出来,另一些应该隐藏起来。
要根据职场的游戏规则,即使不赞成对方的看法、即使对方的谈话很无聊,也不能表现出心不在焉、不以为然的样子。运用这些技巧,别人也会支持和尊重自己。
第三,在参加会议或者在讨论会上,需要同时跟几个同事交谈时,要用眼神兼顾大家:
时不时地将视线从发言者那里挪开,关心一下其他听众。让别人觉得,你关心的是全局、关心其他人听得怎么样?反应如何?不过,这个动作不能太夸张,否则会让人不舒服。
另外,要注意到,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眼神交流方式。
在有些亚洲国家,直接的眼神接触并不代表坦诚、自信、好奇和直率,这跟西方文化有所差异。相反,这些国家的人们认为炽热的眼神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是粗鲁的表现。
在《跟谁都能处得来》中作者说,有一次她在新加坡主持一个讲座,学员们把她当作权威人物。因此,单独与她对话时,学员会犹犹豫豫,不敢直视她的眼睛。
若她之前不知道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她可能会以为学员不喜欢她,或者觉得她的话题索然无味。因此,若是亚洲同事跟自己眼神交流不多时,并不是说他们不尊重自己,而事实或许刚好相反。
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会面之前,尽可能地收集一切有关文化多样性的信息,将能有备无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