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只有音乐才是我的解药
不止小情绪,唱出新传统——《黑色柳丁》

不止小情绪,唱出新传统——《黑色柳丁》

作者: 丁若柯 | 来源:发表于2014-07-30 17:30 被阅读0次

    买陶喆的《黑色柳丁》纯属偶然。也说来惭愧。
    这张专辑是TD的第三张专辑,而他的大名,其实在前两张的时候已经打响。阴差阳错,却是没有听到完整的专辑。最熟悉的,还是《小镇姑娘》《找自己》这些歌曲。朗朗上口,和其他的口水歌没有太大区别。
    但是,还是购买了这张专辑。原因很简单,因为周杰伦。
    也许这在死忠眼里,是一种非常不愿意承认的现实,可实际上确实如此。《黑色柳丁》当时正和《八度空间》打擂台,争夺台湾R&B第一的头衔。这种营销方式不得不承认,确实很高明。挑战式的定位,像极了最初的百事可乐。虽然,实际上陶喆的出道比起周杰伦早了很多。但是市场这个东西,却不管这些。
    第一时间入手的,自然是《八度空间》。等到那盘磁带里的歌曲烂熟于心,倒背如流的时候,时间已经是九月已经开学。因为住校,有很多自己的时间要打发,便买了这盘《黑色柳丁》。
    那个时候,突如其来,陶喆已经在班里、校园里面完全风行。至于周杰伦,只能是放在抽屉里面暂时吃灰了。

    什么是R&B,两个人谁才是R&B,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吸引人的话题。一方面是资讯太少,不像是现在有更多的网络内容让人目不暇接;一方面也是身处的环境,大家更多的是循规蹈矩的升学派,没有投身艺术的音乐达人。虽然对于这种音乐类型是如此的陌生,但是当我们听到第一首《黑色柳丁》的时候,我们可以百分百的确认,这首歌绝对不是什么R&B。

    简单的听下来,最大的感觉是这首歌好爽。尤其是“我只想哭,只想哭,只想哭”,这几声呐喊唱出来的时候,虽然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但是所谓的“铁汉柔情”也无非如此吧。对于这首歌的创作背景,那个时候完全没有了解。但是他在歌词里面表现出来的那个“苦闷”与“压抑”,确实每一个高二学生都能体会的。离着残酷的高三还有一年,文理分科已经昭示着接下来的所有生活都是为着高考这个目标展开。虽然学校的标榜是“塑造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但是新晋的高一学弟学妹要接受比我们更加严厉的管理,而我们则成为学校接受周末补课的第一届学生。这一切都要归咎于刚刚高考失利的学长学姐们,但是他们早已离校,剩下的一滩苦水,只有他们从未熟悉的学弟学妹们来承受。

    “今天我心情有一点怪怪,可是说不出来到底为什么,好像有一些悲伤的征兆,
    可是病因不知道。”
    陶喆在歌里似乎唱了一些什么,可又好像什么都没唱。就是莫名其妙的情绪,感染了班级里面的同学,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在“只想哭,只想哭”。

    引进版的专辑,少了一首歌,就是各种新闻剪辑的《今天的晚间新闻》,紧接的就是《Dear God》。歌词上是“刚刚看完六点半的新闻”,虽然歌词上有暗示,最初听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有这么一首。不过完全不影响大家的理解。毕竟,各位都是看着各种社会新闻长大的。

    歌曲里面的社会很糟糕,但是实际里呢?似乎也差不多。那个时候还没有微博,对于很多的负面新闻,还是只能来自口口相传。更多的内容,并非是自己生活,而是来自想象不到的高层。2002年,恰恰是16大,有关这些的流言蜚语则是在班级里面以一种想象不到的程度流传。但实际上,回过头来看一下,那一年的事情,仿佛时间都没有走。而且越来越有回顾之前时代的感觉。

    和《黑色柳丁》相比,这首歌更加的广阔。前者更多的只是个人的情绪,但是后者则是对于整个社会的控诉。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些东西来的恰到好处。开始接触世界的少年们,已经不再满足实现个人的成就,而是希望改造世界,改造这个污七八糟的社会。不过让人想不到的,对于这个被诅咒的世界,TD没有简单的希望要去摧毁它,而是祈求上帝,用爱的方式,弥合社会的裂痕与溃烂。发这张片的时候,陶喆已经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用更加平和的手段去改造世界,也是可以理解的。可这种方式,对于花季雨季的少年少女们来说,太枯燥了太实际了,不如直接干翻来的爽。即便如此,在歌中控诉社会,还是满足了成长过程里面的需要。

    与之前两首相反,《讨厌红楼梦》、《月亮代表谁的心》和《My Anata》则是另外想法的情歌。
    与传统的情歌不一样,完全是用了新的观点去评价传统的爱情。当某同学发现《讨厌红楼梦》2‘50“的声音是一声叫床的时候,立马成为了同学心目中的英雄。那一段音频,也成了同学们反复想象的资料。在那个时候,类似这种对于色情的想象有着无穷的动力。任何一丁点的擦边球都击穿脑洞,提供入睡前在被窝里面辗转反侧的素材。在当时,最火的几个作家,就是王小波、村上春树和黄易。尤其是一套《寻秦记》在班里面流传了好久,惹得其他班级的男同学上门来讨要,逼着我们马上归还。

    当然,陶喆这首歌绝对不是要来疏解当时难以发泄的荷尔蒙,而是借着“性”来嘲笑“爱”。借着无拘无束的追求,来嘲笑自欺自诩的忠贞与坚持。有的事情,说得多了,连自己都相信了。但是这个歌到底说的是什么,在当时根本不会有人深究。女生碍着面子,不会太多谈论这个歌曲;而男生呢,我们都吧注意力集中在“我不会搞的你蹦,只会搞的你跳,大不了明天早上起床你会有一点累”这几句了,其他的歌词直接无视了。现在回过去听,不得不承认,如果一定要选一首中国风的R&B——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选——这首歌一定是绕不过的一首。歌词虽然没有像是方姓词作者一样罗列太多的无聊的意象,但是主题直接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在这点上,高明的太多。词藻的罗列光是能唬得住一时,对于传统主题的挖掘,才是更加能有反复思考空间的。另外还有一首,同样来自陶喆的《Susan说》。化用了《苏三起解》的故事,但是却又是将母题调换。从一个悲惨的故事,转换成了更加现代化的纯粹的爱情故事。其中的一段采样,加之RAP,将这个流传百年的腔调又有了新的生命力。确实太犀利。当然,这种花招或者说是结合做得最多的,或者说以此作为一个招牌的,必然是王力宏的那一张《盖世英雄》。这就是后话了,当时实在没有考虑的这么多。

    《My Anata》开头的一段口白,与《I’m ok》里面的电话有异曲同工的效果,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听过后者,自然觉得太过奇妙。而且当时很蠢,就是里面的日本的词汇都是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只是在瞎猜。现在想想无非是谷歌一下的事情,但是在当时看来确实不可能。
    这个歌曲的编曲实在有趣,前面用的是日本音乐的调式,而到了副歌部分,则是回到了一般的口水歌的旋律。两者毫无违和感。前面好玩,后面好唱,加上有画面感的歌词,还有各种各样的采样,虽然大家不知道怎么去评价这首歌,可一时间也成为了热门讨论的一首歌。

    《月亮代表谁的心》。这种老歌新唱是陶喆一贯的作风,也就是这些歌,才能品尝出到底什么是R&B。往回看,在之前已经有了《夜来香》的尝试,还有当时很少被人知晓的人声和音,将这个传统的台语歌曲的魅力,再次的打磨了出来,让这个优美的旋律有了适合世纪末人们的收听习惯。这与上海复兴计划干的事情,似乎也差不多。而《月亮代表谁的心》则更加进了一步,他不局限于将歌曲重新编曲,而是通过采样与改写歌词,在歌曲里面形成了嵌套,出现了疏离感。演唱者已经意识到自己并非仅仅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像是大多数歌曲里面表达的一样,而是意识到自己在歌曲里面在”演唱“另外的一首歌。在主歌部分,歌词中是歌者在客观的描述两个人的感情,但当到了副歌的引入的时候,他说明自己已经意识到,他们一直在说的这些话,是来自另外的一首歌去《月亮代表我的心》。而在第二部分,歌词则是根据第一部分的自觉意识,对一直以来唱的歌曲提出疑问,“月亮代表谁的心”?但是看到这段歌词,真是有石破天惊的感觉——这可能是自己见少识窄——《春江花月夜》里面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两句,所说不过也是这样一件事情。都是对身外之物与心内之情的关系提出着看法,表达着态度。单从这一点上,这首《月亮代表谁的心》,就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情歌所传达的主题。

    《二十二》与《蝴蝶》都是非常励志的歌曲。前者是唱给初入职场的社会新鲜人听的,而后者,我长期以为是一首情歌,是陶喆唱歌自己的女朋友的一首歌曲。但是后来得知陶喆一家都是基督徒之后,我才恍然大悟,这首歌更有可能是献给主的,是感谢主的恩典的歌曲。从这个角度重新的看这个歌词,确实比起单纯的情歌更加的有深度。当然,这也是我一厢情愿的以为,就是当成情歌来听也毫无问题。

    《Angle》《Melody》《摇篮曲》这些慢板的抒情,各种KTV各种选秀也是经常出现,可是呢,太过普通。对于当时的我来说,TD不是张学友也不是刘德华,唱这种歌何必呢~~

    从最初听到这张专辑,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其中里面的歌曲,很多还是只要想起旋律都是马上可以拿起麦克风唱下去。在我的那台sony随身听里面,这盘卡带配着我无数个夜晚。听着听着就睡着了,醒来一看,电池又是用的干干净净。

    即便忽视它对我的影响,单是它本身的音乐,就是华语乐坛里面不容让人错失的专辑,就足可以让陶喆成为日后所有关注华语乐坛都必须收听的一名音乐人。当然,后面的一张《太平盛世》更加的巩固了陶喆的地位。在马世芳等人评出的台湾流行音乐200张最佳专辑中,毫无疑问,这两者唱片也都入选。换句话说,陶喆在这份榜单截止日之前的专辑,全部入榜。至于他的实力,这恐怕是最好的说明。

    现在回过头去听之前的音乐,不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错觉。在两千年之后的音乐,包括陶喆周杰伦还有王力宏这些音乐人成为主流之后的音乐,从现在收听完全没有落伍感。如果放在现在出片,依然会是受到市场业界评论界追捧的那一类,但是再往前的唱片,当我听到张雨生张信哲周华健这些人的作品的时候,却不自觉地会觉得很有时代感。一方面有可能是歌手本身影响到了我的判断,但是不是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正是他们这些人的创作,影响到了他们之后的乐坛的创作与制作形态。现在的音乐作品都是在不同程度受到他们的影响呢?如果后者的猜想成立的话,整个21世纪的华语音乐都会成为他们的注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止小情绪,唱出新传统——《黑色柳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os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