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心理学入门》读书笔记Day 5
进度:第3章-性别认同
金句:许多杰出人物是集两性优点于一身的。
-周国平
摘录:
性别意识是孩子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性别意识敏感期
1.孩子的性别意识觉醒于三岁左右。
2.当孩子产生了性别意识之后,就会通过各种方式积极的探索并认识自己的身体,这种探索为他们进入青春期后建立自我同一性,以及正确处理好两性关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3、父母须知
允许孩子对自己身体的探索。不要让孩子认为这种探索是羞耻的。
鼓励孩子与异性正常相处。这也可以帮助孩子正确看待异性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同时可以根据孩子的性别有针对性的帮孩子选择合适的玩具、服饰和游戏。
性别认同障碍
1、诊断标准
标准A包含了一些特别的愿望和行为,比如像异性那样大小便或者内心深信自己可以拥有一些那样的典型感受或行为反应。
标准B指的是对自身生物学性别或性别角色深感不安的特定行为,比如因身体结构而烦躁不安或明显厌恶或同性活动或不适。
2、导致儿童性别认同障碍的重要因素是父母的教育方式。
如果父母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有可能出现性别认同的偏离。
性别角色双性化
美国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了双性化模型。该理论首次反对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的对立性,而是认为两类特征是相互独立,“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一个人可以既体现出较强的男性化特质,又体现出较强的女性化特质。这一新颖的理论很快得到了其他很多心理学家的认可。
目前心理学界研究最多的是双性化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绝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双性化特质的个体具有较高的自尊水平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且双性化特质的人们比其他类型的人更受欢迎。
之后,Bem又发表了性别角色量表(Bem sex role inventory, BSRI),这是第一个用来测量相互独立的性别角色的测验工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