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刘冰先生的五道学后感

刘冰先生的五道学后感

作者: 吉莲心语 | 来源:发表于2019-07-10 17:33 被阅读0次
    刘冰先生的五道学后感

    刘冰先生的五道学后感受分享

          五道是《君臣道》。《夫妻道》。《悌道》《兄弟道》《父子道》

    专家简介:

    刘冰先生,

    中国老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中华诗词发展基金会青少年专项基金发起人

    中国母亲教育学院院长

    中华读书分享讲堂发起人

    决策中国2015国学影响力人物

    2018中国十大榜样人物之一

    2019全国最美妈妈

    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励耕国学讲堂首席导师、客座教授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组委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团中央网上青少年国学院名誉院长

    央视网络电视台《华人频道》、《国学新风》、《中华佛教》等热播栏目名家主讲;

    世界知识出版社国学顾问

    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网传统文化频道主任

    中国国学专业人才库考评专家委员会委员

    个人著作有《为人父母》、

    《中华母亲教子之道》、

    《弟子规成就经典少年》、

    《行为示范做人事》等作品。 

              感恩刘冰先生的智慧呈现和大爱付出! 非常感谢刘冰先生大爱,分享经典内容,让我这样的后辈学习到很多知识,感恩!

          同时也感谢爱自然生命力体系的家人们,感恩林院长玉宇老师,冯老师,鲁老师,祁老师,曾老师,华老师,···等老师的大爱,的带领。非常开心在有爱的大家庭中学习成长。

    刘冰先生的五道学后感

    刘冰先生的君臣道;

    从古至今,君臣从西周亲人兄弟血缘到互相选择的朋友,(例苏秦为六国之相),慢慢到韩非子的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妇三者顺,天下治一的君尊臣卑,一直到现代,刘冰先生对君臣关系的引用到公司管理,家族团结,社会治理。(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冰先生知识渊博,旁征引博,信手拈来,令人佩服。)

    从历史到生活,窜起一串明珠。

    用在教育上,任用孩子为君,孩子主动积极担当,有爱心。君亲而顺,人人均可君亲师。刘冰先生用生动的生活故事来阐述,(这点对我的启发非常非常的大,很受益。)

    用在教学上,让学生演绎角色,生动的感受角色,又有趣,又有感受,学生收获是超倍的。也难怪几十年前的学生会对刘冰老师印象深刻,因为这样的好老师,这样善于教学的老师实在不多。

    在处理上访户上,智慧点拨,运用自家的家训:冤死不告状,穷死不做贼。来劝告上访户,让上访户心服口服。打道回府。

      深刻感受到刘冰老师一直宣扬家风家道的使命,令人钦佩。不仅能处理家事,还能影响家国天下事。

    刘冰先生的五道学后感

    刘冰先生的夫妻道:阐述夫妻之间的关系,从历史上的《莺莺传》始乱终弃的故事到苏东坡的悼念亡妻。情深义重。

    《江城子》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窗前,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刘冰先生朗诵得情真意切,深深地感受到。苏东坡对亡妻王弗的去世,十年之间的思念和悲痛。

    从生活中的故事,说到夫妻有恩,爱,情,义,才会长久到老,夫妻互相修行,成就自己和对方。

    说在封建社会,十大帝王夫妻的故事(在这里可以看出了刘冰先生的课件结构非常的丰富,严谨,生动。)很感人。在现代社会,更要珍惜夫妻情谊。

    刘冰先生从历史故事说到了恩爱夫妻。就有天下第一对夫妻。黄帝和嫘祖 ,(这点普及了我的知识面。)

          我特意网上搜了一下太太称呼的来源;我国历史上三位母仪天下的女性——周家三太即太姜、太任、太姒。《列女传·母仪·周室三母》记载了他们的事迹。

    刘冰先生的五道学后感

    太姜:“广于德教”

    太姜是太王即古公亶父的妻子,王季的母亲,文王的祖母。

    作为母亲,她培养了儿子们高尚的德行。她贞正而又柔顺,以身作则教导三个儿子太伯、仲雍、王季,没有丝毫过失。三兄弟高尚的德行甚至达到了推位让国的程度。本来按照排行,王季最小,是不应该继承王位的,但王季和他的儿子姬昌(即周文王)都很贤明,太王就想把王位传给王季,再传给姬昌。太伯和仲雍知道太王的心意后,就一起跑到南方的荆蛮之地,文身断发,以示不可再用,最终建立了吴国。历史上,为了皇位而兄弟自相残杀的情况比比皆是,哪怕英明如唐太宗,也是通过玄武门之变而登上皇位的,像太伯、仲雍、王季这样推位让国的千古佳话,真是凤毛麟角,难怪孔子称赞太伯说:“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泰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太姜的悉心教导。

    太任:“能为胎教”

    太任是王季的妻子,姬昌的母亲。她的性情,端庄一贯,诚信恭敬,一切言动都富有德行。

    太任怀孕后,“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列女传·周室三母》),眼睛不看邪恶的事物,耳朵不听淫邪的声音,嘴巴不说傲慢的话。由于她能够这样精心实施胎教,所以文王出生后就明达圣哲,举止端正,才德过人。子贡称赞颜回闻一以知十,而太任教导文王,文王则能以一而识百。大家都认为这是太任的胎教做得好。王季死后,姬昌即位,效法王季,笃行仁道,敬老慈幼,礼贤下仕,“三分天下有其二”(《论语·泰伯》),为武王灭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太任胎教的故事,是我国最早的胎教记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太任是我国胎教第一人,她成功的胎教实践,在今天仍有其启发意义。现代科学早已证明胎教的科学性与必要性,这是每位想做父母的年轻人不可忽视的必修课。

    有德君子称赞太任能够实施胎教。

    太姒:“仁明而有德”

    大姒是文王的妻子,武王的母亲。她仁德且明理,文王见了她之后就非常欣赏她,亲自到渭河边上迎娶她。当时渭河上没有桥,迎亲的队伍过不去,文王就用船相连在河面上搭起了一座浮桥,场面非常壮观热闹。

    作为儿媳,自从嫁给文王之后,太姒非常爱护和孝顺她的太婆婆太姜、婆婆太任,从早到晚,辛勤劳作,以尽自己当儿媳的职责。

    作为妻子,“文王治外,文母治内”(《列女传·周室三母》)。文王作为一国之君,忙于处理国家政务;她则是文王的贤内助,悉心料理家中事务。

    作为母亲,她悉心教导十个儿子。大姒和文王生育了十个儿子,可谓多子多福,分别是:伯邑考,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铎、霍叔武、成叔处、康叔封、聃季载。大姒悉心教诲儿子们,使他们从小到大,都没有做过邪恶的事情。等他们长大后,文王继续教育他们,最终成就了武王、周公的德治。

    有德君子称赞她仁明而有德行。

    周家三太,树立了历史上女德的楷模:她们既是好女子,秀丽端庄,贞正柔顺;也是好儿媳,辛勤劳作,孝顺公婆;既是贤妻,不仅处理好家庭事务,还帮助丈夫成就事业,是丈夫的贤内助;也是良母,生子教子,使他们成德成才,“文武之兴,盖由斯起”(《列女传·周室三母》)。

    由此可知,“太太”一词,不仅是对已婚女士的尊称,更寄寓着母仪天下的深沉意蕴。各位已为人妇的女士们,当别人尊称你为“太太”时,你可曾想到这周家三太?可曾想到要使自己名副其实?

    刘冰先生的五道学后感

    刘冰先生的兄弟道;刘冰先生用家族案例来剖析兄友弟恭,家族团结友爱,值得学习。

    听了父子道;觉得推广88父亲节,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传统美好寓意。

    学习了悌道;刘冰先生用《庾衮侍疫》的中华传统历史典故,这个故事是二十四悌故事之一,典故讲述的是晋朝时期,庾衮的三个哥哥得了疫病,其中两位亡故,还有一位病得很厉害。众人都跑去出外躲避疫病,唯独庾衮不肯离开,要亲自服侍哥哥,日夜不睡。最终哥哥康复。这个故事作为贯彻悌道的经典故事。我相信如果能够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亲能够讲这样的故事,那么社会上面兄友弟恭的事情会越来越多。

    还有兄弟让位;周太伯、仲雍、王季,三兄弟高尚的德行甚至达到了推位让国的程度。

    也有兄弟相残的故事;例如刘冰先生讲了曹植的《七步诗》

    引申到校园欺凌,更觉得要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好心性好品格。

    总结这5道,在日常生活中随处显现,透过孩子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家教,通过我们的学习改变,也可以引领孩子。

    刘冰先生的课程帮助到了千千万万的家庭。感恩先生高风亮节!大爱无疆!

    希望全国的家长都重视家庭教育,学习家庭教育,言传身教,从自己做起,引领孩子培养优秀品格,回报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刘冰先生说是国师,名至实归,耄耋之年,奔波全国各地讲课,我想先生已经唾弃初级的快乐,那是肉体的快乐,那是饱、暖、物、欲。

    先生感受中级的快乐是精神的快乐,那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游走天下。

    先生活出高级的快乐,那是灵魂的快乐,那是付出、奉献,让他人因为您的存在而快乐!

    我也要做有使命的家庭教育宣讲师!

    刘冰先生的五道学后感

    平庸的人只有一条命,叫性命;

    优秀的人有两条命,即性命和生命;

    卓越的人则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着生存、生活和责任!

    先生义德,高山仰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冰先生的五道学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tk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