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行业调研(四):从宏观上找到市场机会

行业调研(四):从宏观上找到市场机会

作者: 50b4b8a34f51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12:06 被阅读0次

产品调研,产品调研又分为行业调研(宏观)和针对产品本身的调研(微观)。今天我们先从宏观的角度上来介绍一下行业调研(产品调研下篇再讲)。我们在求职时,进入某一个行业之前,都会先判断一下这个行业是否有前景,求职的公司面临的行业地位如何。所以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也一样,特别是一个从0到1的新产品,在做之前,也要先看一下这个行业前景如何,是否有发展,竞争对手是否过于强大之类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今天要讲的行业调研。

行业调研也叫市场分析,是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某产品能否在市场中存活。梁宁讲过点线面体的理论,即市场环境变化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发展前景,跟产品本身的好坏无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当年柯达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及时发展DV而不是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到胶片中,我相信,现在柯达在相机市场仍有一席之地。所以我们不论做什么产品,在进入市场前,都需要先通过行业分析来评估市场。而行业调研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部分:

产业地图

(1) 市场趋势和规模。这个直接百度某一行业的报告即可,也可从百度文库中查找,有很多专业的分析公司或个人会把行业的分析数据发布出来,如果觉得信不过也可以直接买行业的年度报告,年度报告的数据会准确和详细,但一般都比较贵,如果只是个人为了学习的话,没必要。

(2) 产业链梳理。用泳道图的方式去梳理整个行业的上下游关系。关注产品所处的位置和可替代的关键点,以及产品与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才更有利于去分析产品价值和业务逻辑。如下图所示。

​​

(3) 主要玩家和商业模式。找到行业老大和梳理出他们的商业模式,是帮助我们产品找到一个锚点,切入市场,也为我们产品变现提供了保障。

2、产品结构化分析

(1) 黑盒分析。所谓黑盒,就是在不观察产品逻辑的前提下,关注用户的需求是否被满足,产品是否具有合适的商业模型。简单来说就是需要关注四个点:

卖给谁?即找到产品的核心用户

怎么卖?即找到产品的商业模式和运营基本逻辑

卖什么?即找到产品为用户提供的核心需求

怎么生产?即找到产品帮助用户结局问题的场景

​​

(2)白盒分析。就是把产品拆分出来,分析产品内部的运作来评估产品是否适合市场。包括以下几块:

1) 产品信息结构图。根据产品的模块划分以及各个模块所包含的功能点列出的思维导图信息。

2) 核心业务流程图。产品解决核心用户关键需求的业务流程图,包括异常流程和提示。

3) 运营动作。把运营活动根据拉新、促活、留存、变现四个运营动作进行分类,归纳总结。

4) 数据。数据要关注版本迭代的时间导致用户纯增长数据,以获得产品的版本节奏。

5) 用户评价。之前在《用户分析》的方法中获得 四个不同时期(探索、成长、成熟、衰退)不同用户(新用户、核心用户、流失用户)的评价。

3、用户画像。用户画像是根据大量的数据得出的,用数据勾勒出行业的核心群体的基本形态,并进一步细分出核心用户。那这数据从哪里来呢?有三个方法:

(1) 百度指数。这是一个不错的工具,方便,快捷,直接百度“百度指数”,在输入框输入行业的关键字即可。但要注意这个数据波动与很多因素有关,近期波动可能会比较大。所以在找数据的时候要多看一些关键字,多时间段甚至连续几年的数据,才会比较准确。

(2) 百度文库。很多个人和公司可能会分享论文或数据到文库里,但是建议多找几篇,文库的东西不一定好。

(3) 行业数据。如果要更精确一点,同样可以花钱获得,一般花了钱的都是比较好的。市面上有很多专业做数据的公司,这些数据都会相对准确,但是这个一般是付费的,如艾媒咨询之类的。如果真的需要可以跟公司申请一下,或者通过某宝找一下,这里强烈推荐某宝,真的很神奇,啥都有的卖。

4、分析工具。其实分析工具千千万,能够实现分析的目的即可,这里讲两个分析工具:

(1) SWOT分析市场得出市场机会点。

(2) 瘦狗金牛模型找到资源点。

5、总结。别小看总结这点,这点真的很重要。还记得我刚入门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些分析文档,但是有好几次发给老大之后,老大都不是很满意,后来老大实在忍不住了,就抓我过去K了一顿。原来豆奶那时候的分析文档为了看起来很努力的样子,都写得洋洋洒洒,最少都几千字。但当时的豆奶又只分析不写结论,结果老大不知道从何看起。所以,不管分析什么东西,一定要有结论!一定要有结论!一定要有结论!特别是要给到日理万机各位老大,不可能真的有空一点点看你的分析过程,论证过程,所以结论要写。不过,也千万别以为这样就可以偷懒不写分析过程和论证过程了,如果万一,万一,老大闲着看了一眼或者突然让你口述分析过程,你就死定了,这是工作态度的问题。

最后,豆奶想说,不论是分析工具、分析方法,这些工具都有千千万,方法万万千,可能很多人方法有不同的,不过没关系,只要最核心的东西是一样的就行。方法不重要,从势道术来说,这些都只是“术”,而我希望大家都能掌握“道”,但要弄明白“道”,需要大量的练习,我一直相信一万小时定律,多看多学多交流,从量变到质变,才能悟出核心的东西,而悟出的东西就叫产品思维。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业调研(四):从宏观上找到市场机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wb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