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区块链的未来,应该说可以从两个层面予以“想象”:第一,是基于技术层面的;第二,则是基于理念的。
在技术层面,《区块链》作者张健有三个判断:第一,区块链将成为互联网的基础协议之一;第二,未来区块链的结构一定是分层的,不同层级承载不同的功能;第三,如同互联网的发展一样,区块链这种协议式的、需要大规模的协作和参与的颠覆式技术,其崛起周期将比大多数人预想的要长,而最终影响的范围和深度也会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
这个观点是基本被接受的,这里主要讨论其中两点:
1. 是否真正去中心化的问题
实际上,去中心化是互联网一贯秉持的自由,开放精神的进一步深化,也可以说是某种自由主义或者无政府主义在虚拟数字世界中的展示和延伸。它带着某种超越现有社会机制的英雄主义想象,因此会显得分外迷人。
但是,在现实应用当中,是否坚定地坚持去中心机制呢?
应该说,在现有的应用场景当中,普遍接受的是“弱中心”或“一超多强”这样带有妥协意味的方案,所谓“弱中心”就是削弱目前完全一个中心化的超级集权状态,“一超多强”则是在构成的一个联盟链中,设置一个超级管理员,其下分布多个节点。这是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区块链,而非绝对意义上的。
井通在《区块链世界》一书中,专门对其有效去中心化的理念进行了描述:“我们认为,相对于彻底或者极端的去中心化的想法,未来社会=需要的是一种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平衡可以命名为‘有效去中心化’---就是在保持中心化带来高效率的同时,避免其带来的可靠性的不足。对此,我们的解决思路是选择一个有效率的优化区间,而非一个优化点。一方面,从绝对的中心化到彻底的去中心化,中间有很大的一个区间,我们完全没必要画地为牢,自我限定只能选择两个极端,而要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可以根据不同应用的场景,结合不同行业的实践,来找到最符合使用者需求、成本最经济、使用最便捷的那个平衡点,即选择一个有效去中心化的节点。在这个节点,既能够享受去中心化的安全和成本优势,又不至于过度的去中心化而降低效率。当然,有效去中心化也需要符合区块链技术的核心要求,如节点分布、全民共识。基于更快的应用和现实考虑,牺牲绝对自由以换取大众化普及应用,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正确的选择。”
2. 关于政府的监管的问题
同样是来自博鳌论坛,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说:“我们现在都在讨论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其实区块链应用最大的领域是金融领域,金融的本质是什么?金融本质是拿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所以必须钻到法律和监管笼子里,任何金融创新都不可能是去中心化的,都不可能是无政府、无监管的,这种事情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走得通。”
事实上吗,这一言论可以代表国家政府的态度。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主动放弃自己对货币的控制权。失去这一权利,就如同失去了对国家的掌控。人们应当还记得,美国南北征战中,林肯用私人银行印制“绿钞”赢得战争的典故。因此,对于区块链,可能如何研究主动迎接监管,比痴迷于超政府主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那么,基于区块链等待技术理念,又能给我们什么灵感呢?
看上去跟上面的结论是矛盾的,但事实上区块链关于自由、自治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种终极的社会追求,并且体现的是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
至少,人们会相信,区块链的理念以及技术应用, 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个体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对集约型机构和政府的依赖也将越来越少。高度集权,将会被弱化,更民主、更透明、更自由,将是社会发展的方向。例如,社会征信未来不再被机构和政府所垄断,升斗小民不必被要求证明“我妈是我妈”,因为区块链可以通过技术创造信用,实际上就运用技术让所有参与者彼此证明彼此,听起来很像中国儒家所追求的“大同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