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章,李笑来讲了他学习李敖记日记的方法每天记“事件日记”的故事,他坚持这样记录了一段时间后,感觉效果很不错,就坚持了下去,并且养成了习惯。
可是后来有一天,他被格拉宁的《奇特的一生》中的主人公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圈粉了。
柳比歇夫一生的成就令人惊叹,而这些成就的获得,离不开他独创的“时间统计法”。
大师的境界也曾让李笑来仰之弥高,望之兴叹,他仔细对比了李敖的“事件日记”和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后,果断选择了后者。
于是,李笑来开始尝试用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实践了两周之后,他发现“这种基于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记录可以调整我对时间的感觉,在估算任何任务的工作量的时候,都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
此外,他还发现,相对准确的估算又使得目标基本上都可以达成,由此可以算是“战胜了焦虑”。
详细的记录让李笑来受益匪浅,而他善于让所读到的知识为自己所用的做法,是不是值得我们希望精进的人学习呢?
联系我之前的阅读,统统只停留在读读而已的层面上,读完也就完了,知识仍是知识,自己仍没因知识而有所改变。
这样的阅读坚持了好多年,没有收获让我有一种白白浪费时间的感觉,想突破却总是找不到出路。
今天,我终于在李笑来的故事里找到了答案,原来“学以致用”才能让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
要有所长进,就要善于运用所学,让知识指导自己,在实践中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