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学诗词注】6.格物致知

【大学诗词注】6.格物致知

作者: 体用全学研习社 | 来源:发表于2022-04-07 17:44 被阅读0次

【大学诗词注】6.格物致知

【原文】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朱子补传)

【诗词注】

一篮新鲜面包

(作者:鲁米)

如果你想要学习理论,

那就和理论家们探讨。这是经由口舌。

如果你想要学习一门技艺,就要练习。

这种学习,经由双手。

如果你想要成为托钵僧、灵性的贫苦

和虚空,你就必须跟随一位师父。

谈论、读书、练习

并无益处。灵魂从知道的灵魂那里受益。

非在的奥秘

也就活在你朝圣者的心中,

但有关它的知识,你还没有得到。

等待光亮的开启,

就像你胸中充满了光明。

正如真主所言:

“难道我们不曾将你扩展?”

不要在你自己之外寻找它。

你就是奶的源头,不要去喝别人的奶!

在你的内在,有一眼泉水。

不要拿着空水桶转来转去。

你有一条水渠,通向海洋,

你却向一个小水塘求水。

祈求爱的扩展。将心念

专注于此。《古兰经》有言:

“他是与你们同在的。”

在你的头顶,有一篮新鲜面包,

你却挨家挨户乞讨面包皮。

敲响内在之门。不要敲别的门。

你在齐膝深的河中涉水,你却不停地借别人的水袋。

你的四周全都是水,你却只看到

把你和水隔开的障碍。

你的马就在你的胯下,

你却还在问:“我的马在哪儿?”

就在这儿!

就在你的胯下!

“没错,这是一匹马,但我的马儿在哪儿?”

难道你看不见?

“是,我能看见,但有谁看见

这样一匹马?”

干渴让你疯狂,你却无法从

你身边的溪水取饮。

你就像海底的珍珠,在蚌壳里猜想:

海洋在哪儿?

心中的疑问

会变成障碍

你在真主之中困惑不已,

这就是事实。

【感想】

格物是为致知,是为穷其理。基于钱穆先生和林继平先生的有关论述,可以得知:理至少有天理、人理、事理和物理。如果要明白天理,按朱子的格外物之法显然行不通,阳明先生亲身实验之结果及诸多古今中外圣贤智者的为学次第与生命实践已经佐证了这一点。而如果要获得事理和物理,即闻见之知、外部世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也就是鲁米诗里提到的“理论”、“技艺”,那么可以通过“谈论、读书、练习”,还要通过科学实证方法。根据众多大儒的“学案”与传记,又根据佛家的高僧年谱或传记,都可以得知:如果要证验天理,“体贴”天理,悟到鲁米说的“非在的奥秘”,还得往内求,其方法与现代科学外求实证、逻辑思辨的方法有本质上的不同。按三鼎家学说法,则需要得有精深的境界修身工夫,才可能领悟到内在的“一眼泉水”和头顶的“一篮新鲜面包”。“四理”正好对应林继平先生说的“三知”——灵知、良知和理知。总之,不同的“理”和不同的“知”,求取获得的方法与路径显然不同。

璞真山人,2022年4月6日

相关文章

  • 【大学诗词注】6.格物致知

    【大学诗词注】6.格物致知 【原文】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

  • 【大学诗词注】1.大学三纲

    【大学诗词注】1.大学三纲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诗词注】 旅馆(作者:鲁米) 生而...

  •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 文/单诗尧 格局运幄静夜思, 物美丰华时莫迟。 致远广博明慧智, 知行合一写诗词。 注:人总在比较...

  • 我注格物致知

    自宋以至于明清,儒家学者们的争端大抵来自于对“格物致知”的不同理解。但无论是程朱,亦或是陆王,更多的是“以注为作”...

  • 【大学诗词注】2.知止六步

    【大学诗词注】2.知止六步 【原文】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诗词注】 ...

  • 【大学诗词注】7.君子慎独

    【大学诗词注】7.君子慎独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 北京 自在人生 格物致知

    意识是觉 什么是格物致知,怎么做? 95%是王阳明的话 格物致知,来自《大学》 孔子之道 中:格物致知 恕: 己所...

  • 七古·触 悟

    格物致知圣贤思, 知行合一众志成。 湖湘自古多名杰, 和合成峰强正能。 注:①【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意为...

  •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而格物致知即明明德,“格”是“格君心之非之格”“格物致知”即是“去人欲...

  • 【大学诗词注】10.有斐君子

    【大学诗词注】10.有斐君子 【原文】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诗词注】6.格物致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br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