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吃饭,我妈都会说“多吃点!”
每次到朋友家吃饭,如果剩不多,她就说,赶紧的,我们把它分了,不能剩下。
可是最近读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中国的百岁老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和川渝。
这些地方都是“吃货”的天下,难道是“好吃”利于健康?我记得刘墉在他岳父100岁生日的时候写文章说,他啥都吃,还喜欢泡面。其实,在国外的中国人喜欢泡面似乎很正常。
不过要说吃得健康,川渝的火锅绝对不是首选健康之品。据说,重庆地区的食管癌高发与本地的饮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火锅,往往很烫。
最近读《相约星期二》,作者每次去看莫里教授的时候,常常会带上一些食物,比如什么酥。而莫里教授也特别喜欢吃。当然把他的肌肉萎缩症和吃关联起来也确实特别牵强。应该说是找不到任何关系。
但是,读过原晓娟和于娟的病床日志之后,发现饮食和癌症或许有着某些关系。
于娟《活着就是王道》博客精华文摘"第一,我没有遗传;第二,我的体质很好;第三,我刚生完孩子喂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岁以上人群,我那时只有31岁。""我想我之所以患上癌症,肯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累积的结果。"
她首先反思了自己的饮食习惯:
1.吃得杂。从来不会在餐桌上拒绝尝鲜。基于很多客观原因,比方老爹是厨子之类的优越条件,我吃过很多不该吃的东西,不完全统计,孔雀、海鸥、鲸鱼、河豚、梅花鹿、羚羊、熊、麋鹿、驯鹿、麂子、锦雉、野猪、五步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2.暴饮暴食。我很贪吃,之所以叫bluemm是因为在复旦读书时候导师有六个一起做课题的研究生,我是唯一的女生。但是聚餐的时候,5个男生没有比我吃得多的。
3.噬荤如命。。。
当然第三条以后就写的是什么不良生活习惯、睡眠或者性格方面的分析了。
但是从这前三条,我们可以知道饮食或许相当重要。
我们有时候不知道自己为何生病,会问“为何是我?”但是仔细想,又往往有迹可循。
原晓娟,病逝时35岁,胃癌,之前是美食家。她接触美食,写美食评论。也有机会享受顶级法国大厨的厨艺,但是她有时候需要品鉴诸多食物,据说,一次是28道菜,道道精品,让人不舍浪费。而且往往在品尝食物的时候,还要构思文章,思虑过多。
前几年听过一个说法,叫做饿死癌细胞,虽然证据不足,但是从能量平衡来说,饿可以抑制细胞分裂,影响其增长。
人们以为“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才是恣意人生。然而医生说要细嚼慢咽,其实这样更能体会食物的味道,获得满足感。而且南方人喝汤的习惯,其实对胃是挺好的,一方面可以防止吃得过多,增加饱腹感,另一方面对肠道起到了润滑作用。
至于具体的如何吃更健康,我想很多人比我更有经验,就不过多谈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