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喜欢花千骨,觉得她单纯、善良,勇敢,也怜悯她的遭遇,她如此爱着白子画,但白子画却不承认他对她的喜欢,她为了救他,受尽磨难,她一直站在他的角度去想问题,为了让白子画活着,她释放妖神之力……三界也出现了恐慌。
年少时只觉的这种爱是如此的勇敢,我想自己就是站在了花千骨的视角上看问题,把自己完全的带入角色里面,对她产生了怜悯和共情才会有如此感受。
那时也喜欢白子画,因为白子画对花千骨的爱是守护,是克制和隐忍,他在作为一个“仙人”去爱她,他想在天下和花千骨之间寻找一个平衡,但妖神之力太强大,人们对它的恐惧,已经超过对它的善意。
或许从一开始,他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而最珍贵的便是那些相处的点滴和过程,结果不尽人意,但点滴生活却成了最珍贵的回忆。但年少的我们或许更在意结果,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只要结果是好的,我们就会对它的过程重新赋予含义,只要结果不好,就会否认它的过程。
为什么那样去解读人生的经历,因为成功和希望有一个好的结果是人们所向往的。
白子画有着世上最珍贵的优点,也有着人性的弱点,他们的结局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这种思考的空间不是指责人的对错,而是分析他们的角度。
角度和立场决定了人的思维模式,花千骨是一个孩童,她的角度很简单,保护她爱的人,执着于所爱的人的生死,而白子画是一个大人,他的角度是责任,是对天下的责任,是对小骨的责任,同时也存在对小骨和天下人间爱的平衡。而角度的不同就注定了他们的结局。
重读花千骨,知道了自己的角度,或许我们都深深的扎进自己的角度里,做着理所当然的事,而不自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