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了抽动症麻辣女教师,你就能从学渣变学霸

有了抽动症麻辣女教师,你就能从学渣变学霸

作者: 热FUN | 来源:发表于2018-10-24 10:37 被阅读0次

    近年电影市场引发的“印度热”似乎开始降温,再也没有一部电影能达到《摔跤吧,爸爸》的高度,然而,怀着对印度电影的敬意,FUN叔还是去看了《嗝嗝老师》

    女教师奈娜患有图雷特氏综合征,即多发性抽动症。这种疾病多发于儿童,并且很大一部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转好。像奈娜老师这样的成年严重病例,是少数,算是很不幸了。

    小知识:图雷特氏综合症是指以不自主的多发肌肉抽动和猥亵性言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原发性锥体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可能与神经递质异常有关。儿童期起病,缓慢发展。突发而急促的肌肉抽动可形成多种形式的动作,如眨眼、舔嘴、耸肩、投臂、爆破样发声等,部分患者出现猥亵性言语和行为、模仿言语和动作等。紧张时症状加重,睡眠时消失,也可短时自控。

    然而奈娜老师阳光积极,勤奋进取,不仅有双学位,还将教师当作自己的毕生理想,面试失败多少次都不改初衷。

    终于她的母校接受了她,但交给她的是一群贫民窟出身的差生。在这个以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学生为主体的贵族学校,F班和奈娜老师,都显得格格不入。如何帮学生争取权利,提高成绩,也使自己获得认可,成了奈娜老师的主要任务.

    以上是剧情大意。看完你是不是觉得特别套路特别模式化?

    这部电影确实原创性极少,基本就是套用各种教育主题的影片类型,然后加入阿三式歌舞片段。

    看了开头,基本能猜到结尾。各种设定也是充满既视感

    1.新老师来了,学生们各种恶搞作弄,之后渐渐被老师的执着和善意感染,开始学好。

    2.有一个对女老师有好感的男老师,但没有明说,女老师也没有察觉到,这条线往往会不了了之,毕竟重点在于师生关系,不能俩老师谈起恋爱。

    3.有一个处处和新老师作对的男老师。但最后会被新老师感染。

    4.校长则处于中间派,思想开放,给新老师实践新教学方法的机会。

    5.新老师从学生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拯救他们也是自我救赎。

    6.最后当然是学渣们的集体逆袭啦。喝一碗鸡汤,胜读十年书啊。那些平时就刻苦努力的学生都哭了。

    相似主题的很多影视剧都比它优秀,如《死亡诗社》、《起跑线》、《放牛班的春天》、《讲台深处》、《GTO麻辣教师》、《一个都不能少》、《二十四只眼镜》……我相信你还能例举出更多。

    《死亡诗社》

    总之剧情就好似将教育类电影砸碎了再进行大杂糅的肉麻八股文。全是前人用烂了的段子。你强行灌鸡汤也就算了,关键还是馊的,让人怎么下咽啊。

    但人家又说,我这是有现实依据的,是根据美国人布拉德·科恩的真实经历改编的咧。其实要说改编自真人真事,此片更像是翻拍。因为2008年好莱坞已经拍过一版布拉德·科恩的故事了,叫《叫我第一名》。豆瓣电影TOP250,评分也挺高。

    这部电影FUN叔没看过,就不多说了。但综合网友的看法,《嗝嗝老师》挪用了《叫我第一名》的大部分情节,只是将主人公换成了女性,加入了印度社会较突出的阶级问题。

    印度电影有一个特别可怕的倾向,那就是用一支支欢乐的歌曲和一段段刻意的煽情将所有苦难与问题都一笔勾销,最后达到粉饰太平的麻醉效果。那些本应通过电影正视的现实的苦难,其实从未被正视。(在这一点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电影都做得比它好,比如伊朗、泰国,甚至很多国产电影都比它“正视现实问题”。)

    就如《护垫侠》的结尾主人公在演讲中说道:“印度是个烦恼超级多的国家,上有问题,下有问题,左有问题,右有问题,到处都是问题,烦恼,烦恼,烦恼,有烦恼就有机会,印度有慢慢的机会”。

    印度有取之不尽的现实题材,而大多数印度电影也都在反映现实问题,但又通过刻意的桥段和煽情消解了这些问题。

    好莱坞电影善于贩卖“美国梦”,印度电影则总是产出虚假的理想主义。在印度电影的理想主义的粉饰下,坏学生可以通过“顿悟”来一心向善,学渣可以通过不到四个月的努力学习赶超尖子生,而所谓“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竟然是在户外或体育馆上课和谈心。

    这是对教学大纲的侮辱,对本就刻苦努力的好学生们的侮辱,也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

    于是,《嗝嗝老师》中的现实总显得那么不真实。

    F班好像只有奈娜一位老师教课。她身兼数职,教数学教物理教化学,可以说她教的是理科吧,班主任也是她。奈娜老师根本就不讲课本上的东西,她讲的可以说是一种理性思维和学习心态。学生们学习的方式就只有做实验、做模型。难道印度教育特别重视实践操作?

    我们再来看看影片所反映的现实困境。

    首先是奈娜老师自身的心理困境,主要是奈娜和父亲的关系。这个问题以与父亲和解得到解决。

    再就是印度社会的阶级隔阂。中产阶级的孩子和穷人的孩子虽然同在一所学校,但享受的教学资源显然是不对等的,穷人家的孩子受到其他孩子的歧视。这以学生们通过奈娜老师的启发找到自己的擅长项,有可能脱离贫民阶级得到解决。

    还有教育问题。影片中提出一种观点:“没有坏学生,只有差老师”。这本身就是错的,老师所能起到的作用,只是一部分。哪里都存在再好的老师都无法感化的坏学生。但这个问题以F班学生获得优异成绩,和其他学生平等享有教学资源而解决。

    可以看出,影片将复杂困难的社会问题简化成了一个个有起伏而结局美好的故事。可现实并没有那样简单。问题更无法寄托于优秀的教师得到解决。所以,影片呈现出的其实是一个空中楼阁。

    《嗝嗝老师》延续了印度电影硬煽情的传统。开心时就群魔乱舞似的唱起印式rap,看得出大家都很有音乐细胞。

    悲伤的时候就抱成一大团一起流泪,也是十分出戏。

    影片虽然有女性视角,但和女权其实没有什么关系。毕竟人家的重点不在这儿,关于印度的平权电影FUN叔推荐《炙热》,教女性如何真正放飞自我。

    《炙热》

    有生理缺陷的主人公逆袭成功的故事,FUN叔推荐奥斯卡获奖影片《自闭历程》,主角是如何正视自己的症状,将劣势化为优势,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很有说服力,影片也是真人真事改编。虽然商业性娱乐性一点不缺,但重在表达真实,有可复制性。有人说《阿甘正传》也是强行励志,不可复制,非典型,但人家本身就有一些虚幻的成分,按照影片内部的逻辑,阿甘的经历是完全说得通的。

    《自闭历程》

    但是《嗝嗝老师》还是有一些闪光点的。

    比如上图这个片段,就打动了FUN叔。

    还有结尾,和奈娜一直作对的男老师的讲话,也很有水平。很多印度电影都是以一场感人的演讲结束,比如《摔跤吧,爸爸》和《护垫侠》。

    男老师的行为乍看下很突兀,其实很符合心理学原则“反向形成”。他对奈娜超乎常理的厌恶恰好说明他在潜意识里是非常认同她的。

    小知识:人有时心中讨厌或憎恨一个人,但在表面上却又对此人十分热情和关心;有时心里喜欢一个人,表面上却异常冷淡。无意识的冲动在意识层面上向相反方向发展,人的外表行为或情感表现与其内心的动机欲望完全相反,在心理学上称为反向形成或反向作用、反向行为、矫枉过正,是心理防御机制之一。

    不过,也许编导并没考虑那么多,只是需要塑造一个坏人,并且在结尾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将他扭转成好人。

    很多人说我们要学习印度电影。但学习的应该是有共性的东西,比如如何讲好一个故事。但粉饰太平的叙事策略,就不要学了。

    本文由热FUN原创,欢迎关注,与你一起长知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了抽动症麻辣女教师,你就能从学渣变学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jt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