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兰海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确实可以让孩子们实现最好的自由成长。不压抑孩子的天性,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但同时注重创造力的培养,让孩子们学习通识课,阅读课,了解世界,认识自己。
但是这样的教育理想国,只存在于她自己的那个小天地。在书中也提到了,招聘一个新的老师,就是一件要比较有难度的事情,面试选拔的周期长,要求也比较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还符合他们教育理念,与各种不同情况的孩子们相处的能力。
而且,能够参与这种咨询和教育的人也被限制。文中也提到一次,因为高昂的咨询费林业和爸爸起冲突。更别说她带孩子们去各种地方进行营地活动等。也不怪人们会觉得现在的社会,最好的教育都在富人圈子。但是我觉得金钱是优质教育的基础,而不是唯一。
社会从高校招生比例得出“寒门难出贵子”的言论,就连考生都会觉得城市比农村享受的教育资源要多很多,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竞争力。
那么作为教育落后地区或者家庭经济能力不高的家长,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呢?
兰海虽然年轻,但是她不仅具有专业的儿童教育知识,还有其他学科的能力。想成长为她这样,肯定是不容易。上濒里也是几个人分别负责着不同的领域,各有所长。想起了《爸爸军团》,作者为了自己离开后能有人扮演爸爸的角色继续给女儿教育,将自己不同时期的好友成立了一个爸爸联盟。我认识的同频妈妈大都在线上,对于孩子日常教育来说,线上教学有诸多不便。如果能在线下有一些热爱学习的妈妈一起,组成妈妈联盟也不错。大家可以经常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部分,可以教授孩子们。这样可以将资源最大化,孩子们也能享受到更多的教育。
如何将资源可复制,方便传播也是个问题。真正的教育,不应该只是让小部分孩子受益,而是能够普及社会,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培养。带动父母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于教育的参与度,逐步影响学校和老师教育方式改变。这里我想到了之前看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和《翻转课堂可汗学院》。政府和学校与其安排老师各种与教学无关的事项,倒不如给他们安排一些有关新的教育理念,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拆书营里有一位教龄十年的婉儿老师就说《第56号教室的奇迹》改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哪怕只是先从老师们拆书共读这些内容开始,也是一个大的进步。但是很多老师除了日常教学,还有学校安排的各种琐碎任务,想空下时间自己再学习都比较困难。我有一个教师朋友就有过自己生病请假几天,耽误学校集体培训,受到领导批评的情况。这也怪不得老师们没有精力和意愿自己再去主动做些新的尝试和改变。
教育的大环境一时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我认同家庭才是教育的根本,核心的教育都是在父母。学校只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的场合,让孩子们参与一个集体的活动。而在家庭之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孩子的父母,大多来说母亲的作用尤为明显,但是现在隔代养育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就扩大为养育人的作用。
一个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他自己的努力,也需要父母的坚持与合作,甚至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都开始流行各种早教班,启蒙培训中心,不知效果到底如何,价钱都不一般。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好的现象,至少表明人们开始注重儿童早期的教育和培养。但是,与此同时,超前教育,很多不符合儿童发展的教育也在进行,比如过早的教孩子写字,画画,学习枯燥的数学运算等。很多家长感慨,早教班教的是父母,孩子那么小懂什么,都父母听课学了再教给孩子。那么为什么就没有培训如何做好父母的机构呢?恐怕父母们宁愿花高额的价钱去让孩子接受别人的教育,也不愿自己抽出时间来学习下。养育孩子是父母第二次成长的机会,虽然有时候是被迫的。
教育是一门科学,不能仅凭经验。个体成长的生理和心理规律决定了教育本身就一门学科,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孩子没有权利选择谁做他的父母,父母却有责任成为被自己孩子热爱的父母。只有一种过错需要一生来弥补,那就是对孩子成长的陪伴。
感觉自己从接触亲子阅读开始,随着逐步的加深了解,过渡到学习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想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想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大。不知道自己在家庭教育这块能够学习和践行到什么程度,但是我有一个信念,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传播这些新的教育理念,让更多的父母重视家庭根源的教育,这样孩子们才能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为有能力担负起未来的接班人。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爱,就是给予孩子机会——认识世界,体会人生成功失败,开心,痛苦,寂寞,孤独,团结,合作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