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围,经常流传这样一句话:孩子所呈现的行为,是与父母的相处而得来的

而作为新生代的父母,需要通过孩子的行为,辨别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需要我们的家长了解孩子,了解整个事件的发生,对于家长来讲,工作量比较大的,如果家长学习过相关方面的育儿指导,会容易一些。
但好在个体心理学大师德雷克斯,在分析上千个案例后,得出一个结论,孩子行为呈现出来的现象是千差万别,但是背后的想法无非就以下4个想法。
1:寻求过度关注,
2:挑战权力,
3:寻求抱负
4:自暴自弃
对于小年龄段孩子,多数寻求关注
比如我晚上下班回来,在厨房洗碗刷锅,莫妮卡在学习桌前画画,画好后喊:妈妈你过来一下,妈妈你看我画的好看吗?
我说非常好看,这个小马画的生动有趣,尤其是这个腿,线条比较优美
当我走开没有5分钟,妈妈我害怕触电,关于导电体与绝缘体,之前跟莫妮卡详细的说过,但是莫妮卡依然还会找我。
再比如周末,我会扫扫刷刷的日子,莫妮卡叫我的次数会更多,这一切现象的背后~孩子寻求妈妈的关注,因为孩子觉得得到的爱还不够,所以她会经常叫妈妈,来确认妈妈是否关爱自己

那怎么解决寻求过度关注,这个问题呢?
要让孩子感受到妈妈是爱他的,妈妈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不是按照时间长短,而是让他感受到好的感受
比如日常生活中,做家务洗碗为例,这个时候呢,我可以邀请莫妮卡,来厨房,一起做家务。
我洗碗,她放碗,我烧菜她洗菜,这样既能让孩子感受到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又能够让她体会到为家庭做贡献,当她满足的时候他就会有安全感。
当孩子感受到妈妈是爱我的,我有价值的时候,她就不会去确认家长对自己的爱,我也是经常邀请莫妮卡一起,让她感受父母对她到无条件爱后,莫妮卡可以一小时画30副画
没有人天生就会当父母,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假如你不会当父母,而又不想学习,那就是你的不是了

育儿的路上不孤单,我是甜甜,专注于家庭教育:亲子成长与自我成长,说我所做,做我所说,终身学习,终身成长,一起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