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法
洞察学习目标-如何确立学习目标?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不努力,只是努力的方向不清楚,结果绕了一大圈又回到原点,实际上,确立学习目标是所有学习的第一步。我们应该怎样取学习目标呢?
线性学习-网状学习
首先我的得知道学习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学习模式,一种是我们以前以及现在还在使用的模式,叫线性学习。在应试教育阶段我们的学习过程大多是老师教-学生听-回家练-练完改,这样一种模式是可行的,但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有个非常清楚学习结果的老师在前边带路,不断指正你鞭笞你交作业,相当于一张活地图带你飞。
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并且稳定的,就是为了考高分,而不是为了成为某个作家或者老师,单纯为了考高分。这是线性学习模式。
很明显这样的模式下我们会高度依赖老师和结果,老师的权威性和结果的稳定性,高考就是这样模式,不轻易改革就怕破坏这种稳定性。但这样的模式会让你失去两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一种是独立是思考能力,因为你有老师。一种是目标管理能力,因为你不需要管理,就高考就好了。但这两种能力恰恰就决定我们到底如何确立学习目标如何能够真正学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两种能力。好的学习绝对不是跟着别人走。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看到全貌之后选择怎么去走。真正的学习也不是考高分就好了,而是根据自己学习目标和你的预期你的投入去聚焦学习结果。这样的学习你才会获得大量的实践经验和一个更高的自我认知水平。这就是网状学习。而网状学习恰恰可以培养这两种能力。为了更好理解网状学习,举个例子,类似于学骑自行车,刚开始骑上去就摔了,然后你就会总结为甚么会摔,这个总结方法的过程其实大脑自动运行的。多总结几次慢慢的就会越来越顺手。下一次再换个自行车一样会骑。学习过程一样,当你学会之后,那么就不存在这个题我不会,换一个情景就不会了,这其实是线性学习,没有用网状学习去理解背后的原理。网状学习才是自然而然的学习方式。大脑中的神经纤维就是网状的。了解网状学习之后,接着就是我们要确立学习目标需要考虑哪些方面?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考虑:难度,东西有多难?资源,我有多少与之匹配的能力?预期,我打算学成什么样?成本,我打算花多少时间精力来学习这个东西?
很多时候我们会错判学习的难度,很多时候知识的入门也就这样,你只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基本上这个东西你就可以开始学了,你就可以开始去积累和成长了。不一定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准才能开始。这是入门的难度,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比较浅的。只要你不去害怕。
接着我们来看资源,其实我们在学很多东西的时候,我们是拥有资源的,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比如我要开始学思维导图,我之前从未接触过思维导图,没有什么相关的资源,这个时候你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往上走一层,你会发现你这是在学技巧,以前也学过技巧,读书的时候学过解题技巧吧,你是怎样去学会这个技巧的呢,其实这个背景知识也迁移到了学思维导图过程中,只是你没有意识到,当你意识到你有这部分资源之后,你在学习的时候效率会更高,也会觉得更加的透彻,所以资源也是值得好好考虑的。
难度可以理解为有没有能力学,资源可以理解为有没有能力学好,有时候你会发现,当我们学一个知识到时候,比如思维导图,我就抱着我什么都没有,然后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你马上就陷入的线性学习的过程,老师定的目标就是我要达到的目标,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当你调用你原来有的技巧之后,你会发现,这个老师在讲的这个方法,我在用的时候,哪些步骤可以再优化,哪些可以调用原来的资源,我原来学习技巧去学到的东西去改良,去进化,去更匹配到我自己的认知水平,这就会让你学的更加的轻松,也会让你学的更好。
第三个点叫做预期,你打算学成什么样?刚开始学习点皮毛,你就想着如何知识变现了,就能灵活运用了,那么你该醒醒了,建立一个合理的预期,就是对于你自己一个自我认知能力和判断力的很好的锻炼。
说完预期,就不可避免的成本,难度和资源是匹配的,越难需要调用的资源就越多,那么预期和成长也是匹配的,预期越高,要投入的成长就越多。学习的预期是学习指南针,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一个判断力,可能开始的时候摸不太准,但建立这样的意识之后,你对于自我以及目标的判断力会越来越好,这也会让你的学习更加聚焦,学习结果更加精准。如果你对预期和你的成本不太匹配,可能实现预期的成本超过的你的可承受范围,或者说超过你的心里范围,那自然就学不下去,其实我们说的成本不仅是有多少钱和精力,而是你打算为这样一个特定的学习过程付出多少。
总结,高效学习就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目标管理能力。并且从难度,资源,预期和成本方面去考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