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无是相同呢?道德经第二章有答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释义:
已,已经
作,兴起
生,生长
有,占为己有
恃,自恃
居,居功自傲
不去,不会失去。
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丑便显而易见了。都知道什么是善,恶便清楚了。所以,有和无互为因果,相生互便。难和易是互为成功的原则。长和短、高和低本来就是自然归于平等的。音与声相合才能够成自然界和谐的音律。前和后是相随而来,相随而去,没有界限。
因此,圣人向自然法则学习,行无为之道,不执着,不落偏,不自私,不占有,以身作则。
大自然对世间万物生长、成就一视同仁,并不离不弃,但万物成长发展的成果并不会据为己有,也不会居功自傲,有成果以后功成身退。唯有这样,才能更如此长久。
这是我们现代人最难以理解,也最难以做到的。
如,我们做了好事,唯恐没人知道。追求好的、美的、高大上的显然是我们的目标。人生从一开始就确定一个目标,要追求成功,包括精神上超然,物质上富足。
而《道德经》告诉我们,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我们总是把有和无,高和低看得太坚实,似乎二者之间的对立的,相反的 ,却没有想到万物总是在这两级之间往返。这和我们现在心理学上的高尔顿提出的“均值回归”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我老家也流传着这样的一种说法,说话不说绝,做事留余地,给子孙后代留点余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