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将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18帝(北宋9帝、南宋9帝),共计享国319年,是仅次于汉朝存国最久的王朝。自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立国,至公元1276年宋元崖山海战灭亡,期间与雄踞北方的辽金夏三朝并立。
从表面来看,北宋时期确实出了很多名相。比如寇准、韩琦、司马光、王安石、富弼、文彦博、吕蒙正等,在北宋历史中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世之人所称赞。而说起北宋的名将,可就数北宋初年荡平南方的曹彬、潘美等人了。
南宋时期缺恰恰相反,乃是名将辈出、奸相横行,如岳飞、韩世忠、孟珙、吴玠、刘锜等都是战功赫赫的不世出的名将,秦桧、汪伯彦、史弥远、贾似道等奸相是一个赛一个的奸。我觉得之所以出现“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局面,实与宋朝国策和历史格局有关。
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和较为和平的历史格局。宋太祖赵匡胤作为后周大将,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夺了柴氏江山,他必定不会重蹈覆辙,所以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领军大将对自己的威胁和造反的可能。
南宋是在战火纷飞的,金兵紧逼情况下建立的。当时金人志在灭宋,因此宋高宗赵构一方面逃窜于海上,一方面诏集诸将领军抵御,总不能打不还手吧,因此给予了武将较大的权力,所以韩世忠、岳飞等人才显山露水,也为此后屡次击败金军提供了先决条件。如果此时宋高宗还执行“重文抑武”的国策,那么可能历史上就没有南宋了。
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