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在心里酝酿了好久,但迟迟没有下笔,不仅仅是担心自己卖弄,更多的是知道自己半斤八两的水平,拿出去人笑话。
但是不写是不行了,我自己是工科生,但是面对工科生特有的工科生思维,我承认自己有点招架不住了。
让我慢慢说,起源是一幅画 "Starry Night"。小学时,看到这幅画,我不禁吐槽这都是什么鬼,等到初中,我无非就是说,好像是挺好看的,高中基本与初中看法一致,没有过多想法,待到高三毕业,偶然有一天看到这幅画,我差点哭出来,从此深深的爱上了这幅画,甚至想尽办法得到了2亿像素的原画图片。我真切感受到这幅画中所蕴藏的情感,在我的感受中,疯狂与理智在碰撞,万千痛苦要在那一刻奔涌而出,大喊,大吼,大哭,歇斯底里去形容毫不为过,可是不能,绝不能,理智时刻压抑着情感,那种巨大的内心痛苦,生生被压抑着的痛苦,化作笔下扭曲的夜空,带有一丝扭曲的快意。
正是这幅画让我第一次去审视艺术,从人类诞生开始,对艺术的追求丝毫没有停止。艺术家们从最初的抽象走向具象,又从具象走向抽象,中间的多年的纷纷扰扰从没有中断过。
而作为看客,在观看任何一幅作品的时候,我希望我能够理解作者你想表达什么。倘若面对那些具象的作品时,我还能感觉点什么,但是抽象艺术令我疯狂,因为在我眼中那不过是一幅人人都可以画出来的乱涂鸦作品,没有美感,毫无欣赏价值。尤其是毕加索画的那都是什么鬼。而"Starry Night"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试着不去理解,而是去感受画家内心的情绪,去感受,去面对的自己的内心,当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遇到伤心与不快,我会叨叨好久,说出来,一切都轻松了,但是当我越来越大,我渴望交流,却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我希望表达自己的情感,却总怕不被理解,不被重视,于是我不说了,忍不住的时候,我学会了拐弯抹角,希望听的人能够听出弦外之音,呵呵哒。而比我更敏感的艺术家选择的方式又怎会是平铺直叙呢?
并且自己目前喜好一点设计,接触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是从内心来说,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日本的设计:更注重作品中情绪与意境的表达,同时注重极简的布局与狂热的细节表达,并不刻意追求扁平化或者拟物化,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情绪与意境服务,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但是能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艺术家不过是凤毛麟角。现实中,艺术家不得不向世俗妥协。毕竟对于大众来说,艺术太抽象,不实际,也产生不了多大的作用。近期我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有关机械表的文章,那块表由3位大师制作,当之无愧的艺术品。可是点开评论区我大吃一惊,摘几段:
- 再复杂的机械功能只要几段代码就能实现,蒸汽朋克早晚会被赛博朋克所取代
- 虽然泥沟,还是电子时代diao
- 一锤子下去。一堆废铜铁?@张全蛋
- 有个蛋用,现在的电子表完爆
- 几百行代码就能搞定的东西竟然花了几十年去做,还是业界顶级绝世珍品,难怪apple要做watch
- 玩意哪里不可思议了,几百微米大小的零件怎么就不可思议了,价格贵逼格高而已
是啊,我深深的喜爱机械表,复杂而纯粹的结构最终化为手腕上无限循环的优雅。他们这些人永远看的只是表象上的东西,看不到为了提升走时精度,设计师在背后所付出的心血,他们说几百行代码分分钟实现,真是为这些人悲哀,这几百行代码真的只是几百行?但我何尝不知道,他们的话难以反驳,因为他们并没有错啊。
世界那么大,你却只是个工科生。 我只能这样说。
犹记Jobs在发布会上说的那句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只是我们据人文的距离更远一点1500m,科技只有600m。把科技与人文结合的人不只有他一个,然而是他影响了整个世界朝向美的发展。
感谢那些创造永恒艺术的人,你们的工作从来不是徒劳无益的,活在世上的人们,不能只有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正是由你们建造的。我可能永远达不到你们的高度,但我仍旧不希望我只是一个工科生,精神荒芜无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