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答友人论学

答友人论学

作者: fcb12615e0bc | 来源:发表于2024-08-05 22:04 被阅读0次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诗意解读】

标题: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对友人关于治学论述的答复。

首联起: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

诗意:以逐字注释方式研读经典让学习转入困难,人们逢人便说曾参和颜回。

解析:首联写世人治学方法,诗人暗含嘲讽。“逐字笺”指人们研读经典的方法,只从字眼上学,机械学习,难以直抵经典精要。“学转难”是对“逐字笺”的呼应,这种学习方法肯定不得要领,自然会导致学习理解经典上的困难。“逢人个个说曾颜”,诗句口语化,通俗易懂,这些求学之人,虽然做表面文章内心不懂经典内涵,但张口闭口都是曾参颜回,明显的是不懂装懂,附庸风雅。这两句陈述学风,看似平铺叙事,实则流露出诗人的嘲讽之情。 

颔联承: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诗意:哪知道经典剥落皮毛后才隐藏着其精髓,(可是这些精髓)并没有在在人们口耳间相传。

解析:“皮毛”是比喻,既喻指经典的文字表面,也喻指人们以“逐字笺”方式研读经典的肤浅。“剥落皮毛处”,也就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不在流传口耳间”与第二句“逢人个个说曾颜”相应,学者讨论的只是虚饰内容,并没有涉及经典内涵实质,所以经典内涵不会在人们的口耳间流传,因为无人能懂。 

颈联转: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诗意:禅理要亲身参悟求印证,仙丹须亲自烧炼并且等待丹药的还转。

解析:颈联内容由治学话题转到“参禅”和“修仙”之术,内容看似与研学经典无关,实则是以“参禅”“修仙”为例,以类比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治学观点——亲自钻研,亲身实践,切身感悟。“参禅”要“自参”,“仙丹”要亲炼,凡事都要自己亲身实践。治学也一样,不能停留表面,要亲身体验,用心感悟,这样才能获得学问真谛。

尾联合: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诗意:在卖花人花担上看桃花李花(是看不到花儿真正的新鲜活力),这让我想起了鹤山先生的话语。

  解析:

对尾联的理解,可借助题干“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在卖花担上看桃花,终不如亲自到树头枝底下真切,困为花儿原生态长要枝头才能体会到它们的活力精神。诗人引用魏了翁的名言间接表达了自己的治学观点。这里有一个类比关系,不在花担上看桃李,要到枝头看鲜花,类比研读经典不能停留在表面文字(如花担看花),要把经典回归到生活,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如枝头看花之“活精神”)。

相关文章

  • 月读《传习录》第十天

    今日读“钱德洪序。”文约意丰。钱氏说关于其他知行本体方在的论述,在《答人论学》《答周道通书》《答陆清伯书》《答欧阳...

  • 钱德洪序第三段

    其余指“知行之本体”,莫详于《答人论学》与答周道通、陆清伯、欧阳崇一四书;而谓“格物为学者用力日可见之地”,莫详...

  • 【答友人论诗教书】

    少柔兄台鉴: 洛阳一别,须臾间已近半载。北望遐思,时在梦中。及接笺惠,如晤故人。云及近来读书学问,知兄真笃学精...

  • 蔡京的书法真的能和蔡襄相媲美吗?

    书友问:蔡京的书法真的能和蔡襄相媲美吗? 答: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以人论书还是以书论书?为...

  • 答友

    [终日不见己过 便绝圣贤之路 终日谈人之过 便伤天地之和] 汝彼与此我,虽同居 一个地球,同生一个祖国。 此处...

  • 答友

    温饱已无忧,何事来日愁。 旧恙缠故主,惜命新停酒。

  • 答友

    或问奴尝在,流光赖有诗。 深根宁极里,相照两无思。 2020.12.19

  • 答友友问

    先声明,本文只是为朋友解惑,回答一些朋友不懂的地方,顺带说一些自己的写作思路和方法,还有一些个人的写作习惯。不喜者...

  • 登学射山、穿越虹口小记并诗

    同友晴日登学射山小记并诗 昨同友登学射山,友谓我年前买房,必赚一笔。我答:计虑得失,烦恼所由生,此魔鬼之伎俩也。活...

  • 中小学教育付老师的日记连载35—摸清原因是第一步工作

    明朝教育家王守仁在《传习录》下《答以方问》中说:“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答友人论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qf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