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妹妹的同事来家里做客,和我聊几句后说:“你们姐妹性格相差好大啊,当妹妹的外向直率,挺泼辣的,姐姐性情温和,贤淑的居家女人。”
我却回复她,其实我一点都不贤淑,还挺懒的,在家里也不太喜欢做家务,买菜做饭都是妹妹干的。
她听完后一脸惊讶。
确实,我们都习惯片面从一个人的性格来判断她会做什么事,是哪一类人。其实,往往不够准确,因为人是会变的。
晚饭后和妹妹聊天,她吐槽,每天家庭的琐事家务让她感到辛苦啊,怎么所有人都看不到她做的呢?看到了也不认为她辛苦。
听到这话,我突然想起来,当年自己一边治病,一边照顾弟弟妹妹,四处奔波,那时自己怎么没喊累没喊苦,心甘情愿揽下一切呢?
因为妹妹自小健康又自由,做的事情是她喜欢做的。而我因为疾病的折磨,很多事情做不了,等到发现自己有些事情能做到,就不遗余力的去做,舍不得看到家里人受苦啊,认为不好的不顺的由我承受得了,认为这是我的存在价值。
直到这两年,学了心理学,开始放下不属于我的责任,慢慢的人懒散起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了,连家务都不想插手。有时用力为别人承担,对方未必知道你有多累多苦,只是习惯了你为他们分担罢了,自己做多了就感到吃力辛苦。
现在听到这样的抱怨,我放下那颗想起拯救的心,谁也不能陪谁一辈子,各有各的人生课题。也许当年就是没有人相信我帮助我,我是通过在帮助别人在救那个脆弱的自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