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842498/16049a364773c91b.jpg)
有了孩子,等到看到他们长大,变得优秀,成家立业,有了自己光鲜靓丽的人生,她们再次有了发自内心的笑。
——周小猫
读到贫穷这个字眼,脑海里闪电般地涌现出许多往事,那些关于贫穷的记忆像永远也挥之不去的影子一般,是要一直长在植根在脑海深处的。
欢乐亦忘,唯有痛苦才能长存。因为,在记忆深处,它一直提醒着我们,这些经历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能让我们在显赫之时保留着对自我的一份清醒认知,能让我们在处处圆满之时,仍对生活怀有珍惜与感恩之心,也能让我们在不如意之时想起曾经身处低处时亦无惧无畏,勇往直前,从而生出的一种豁达与乐观。
可是你要说,我们每个人必须去感谢贫困吗?感谢因贫困日子里,我们所锻炼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感谢因贫困日子里,我们所磨砺出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品质。
感谢贫困,或许,很多人是不同意的。
作为贫困女孩,王心怡,同时也是高考状元,她写过一篇文章《感谢贫穷》,里面有这样的话语,“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这篇文章,引来社会各界无数人的热议。本是一篇以宣扬正能量为主题的文章,意指无论我们处于怎样的环境,贫困或是富有,只要努力拼搏,都会拥有自己的梦想,最后到达成功的彼岸。
可依然有许多反对的观点,痛斥“感谢贫穷”太过虚伪、空洞,直言社会阶层固化,出身“寒门”的孩子远没有出身中产阶级”的孩子的拥有的社会资源多,自然也很难接近成功。而更多的在贫困中的孩子是很难走出贫困,拥有理想人生。
结论如何,自然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答案。
我认识的好友晓文,在社会挣扎多年后,终于凭借着自身的努力,远离了贫困。
但那些关于贫困的经历,却是刺骨和难忘的。
她在文章里清醒地阐述着因为贫困,她所遭遇的种种不公。
因为贫困,她只能居住在廉价的工地出租屋里,周遭都是等着看她笑话的粗陋之人。他们的生活便是等着看别人出丑,再去在他人身后议论纷纷,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你。
且不谈这些人会在生活里给予她什么帮助,如果不奚落她便是给予她最大的福音了。
因为贫困,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只能依靠出卖体力,对生活茫然且失望。
哪怕去给别人打工,永远都怕被老板辞去,总是小心翼翼,处处忍让低调。受到打击时,也只能忍气吞声,不敢抬头观望他人。
她曾一度抑郁,想不通为何自己如此努力,却换不来相应的报酬。
因为贫困,她始终自卑,浑身黯淡无光,这成为深植于基因里无法去除的秉性。
而这些,都是因为贫困。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的晓文已完全走出那样的阴霾,变得多才且有趣。
可那些经历,却始终不曾忘却。
而贫困于我而言,亦是有着些许疼痛与伤感的。
读书时,家庭条件并不好,穿着自然比不上绝大多数的女孩,每每穿的都是旧的衣服和鞋。
我清楚的记得,一直认为交情很好的一位朋友,与她亲密无间,甚至无话不谈。
可在她与别人谈话的间隙,我无意间听到。
她本以为我中午是不在学校的。
她与另外的同学讨论着我,用鄙夷的态度不屑地说着我,“那个总是穿着旧衣服的女孩,一副寒酸的样子,每次她都找我说话,否则我才不愿搭理她呢!”那刻,我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自卑。因贫困,被人瞧不起,泪水在眼里打转,心仿佛都在哭泣。
还有很多次,因为贫困,所遭到的异样眼光。
它能摧毁一个孩子最初所建立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此,他们把世界分为多个层次。而所谓的人人都很友善也仿佛成为一个可笑的谎言。它过早地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变得成熟,相信人是生而不同的,从此他所构造的世界便不再那么和善美好。因为,他受到的不公待遇。若是懂事,他便过早地知道,只有努力,才能改变现状。若是他开始对周遭产生敌视,那些随之衍生出的各种对世界的厌恶会很容易改变着他原本应丰富灿烂的生活。
所谓感谢贫困,更确切地说,应是赞美的是那股在命运敲定的苦难前不屈不挠,奋发上进的力量。
作为人类,我们生而相同,却又生而不同。
时光本就短暂,狭促。倘若成功,又何必在乎那成功的背景,或是不足以拿来阐述的细枝末节呢?
我们无力去改变原生环境。
出身优渥的人,所取得的成功令人赞叹,因为他们在温润的环境中依然不忘初心,努力进取,能抵挡住外界的诱惑和内心安于现状的驱使,本就值得宣扬。
而那些出生贫困的人们,能够获得成功也是令人称赞的,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开着芬芳的花朵,需克服许多常人无法忍受的困苦,拥有着绝对的毅力与执着,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去奋斗,抵达成功的彼岸。这样的奋斗过程是值得所有人为之鼓掌的。
只有当我们用最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贫困时,须知无论上帝赐予我们任何之物,始终都不能忘记的是,要脚踏实地,有所作为。
![](https://img.haomeiwen.com/i7842498/c239ff89f0be5b0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