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的这个晚上,家乡大雨,父亲提前叫好的面包车载着我的行李疾驶在回家的小路上。大概是不想给我压力,父亲什么也没问。我呢,无声地靠在窗玻璃上发呆。一切结束得自然而又突然,三年前和父亲一起来一中报道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大家就各自搬离宿舍不再相见,连告别都没来得及。可是,在过去的一千多个日子里,我们所等待的不就是这一天吗?
2009年6月7号,上午九点,第一场考语文,我一拿到试卷先紧张了会:如果没考好,舅舅舅妈会怎么看我?特别是舅舅,经常当着亲戚的面过度地表扬我,今后面对我的高考成绩还能像夸耀我的高中那样自豪吗?我也不知为何,首先想到的竟然是他们。不过我比较快地调整回理性状态,奋笔疾书起来,并在打铃之前写完答案。每考完一场都会坐大巴回到本校吃饭休息,走出考场,就能看到性格比较内敛的班主任故作淡定地站在门口,他双手交叉,眉头微锁,见了我们只提醒大家快点上车休息,绝不问考得怎样。同学们似乎也都心照不宣,默默地完成所有流程,彼此间都不对答案,因此那两天过得很平淡。只有一个女生文综没做完,忍不住哭了起来。班主任嘱咐我去安慰她,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第二年她果然复读了。
等待成绩的日子一会儿满怀希望,觉得如果作文被欣赏,自己可以考多少多少分;一会儿又倍感沮丧,似乎数学有几道选择题是瞎猜的,好像都懞错了,一道题5分,这下可怎么得了?学校提前发了填报高考志愿的书,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把常见的一本二本三本大学名称和所在城市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不时幻想自己去到那里时的样子。那时候还没有手机,上网更是不方便,只能凭字面意思和书中少有的几页详细介绍去猜测每个专业的意思。不过,因为许文强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而且我的语文成绩一向不错,所以第一志愿都是选的汉语言文学。
6月25日,可以查成绩了。我不会操作,只好向亲戚求助。当时流行的是电话查分,而且电话费1元钱一分钟,这边报个准考证号,那边再报个各科分数,差不多也要十来块钱。分数不理想,对不住我前几年的辛苦付出,但与我高考前夕的不良状态相称,所以说这场考试基本上是能够反映出真实成绩的。就这样,我在家乡的一座小城里读师范,与日记本上的HS和BD相差甚远。一个多月后,我去学校拿录取通知书,在光荣榜上看到了高中阶段唯一一个让我心里温柔的男生的名字。我明明记得是华科,可四年后当我考过来时,却听说他读的武大。不过也没有特别遗憾,直到今天,我们都没有当面说过一句话啊。何况这一场考试以及之后的四年,已经将我们的差距拉得天壤之别了,虽然我们的名字曾经在同一张光荣榜上出现过。
高考无疑是重要的,没有人可以轻视,它在某种程度上真的可以改变命运。然而,无论处于何种境地,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哪怕真的错过了这道上升途径,未来也可以曲线救国,毕竟人生的祸福谁都说不准。6号开始,K就开玩笑说自己要参加高考了,叫我一切依着他。昨晚下班回来,他还真的煞有介事地做完了整张数学试卷。而我,12年来一次真题都没有主动做过,只是把纪录片《高三》看了不下三次。
2021年6月8日星期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