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说区块链是“去信任”的?

为什么说区块链是“去信任”的?

作者: 修林_0189 | 来源:发表于2019-01-05 16:21 被阅读0次

    维基百科中,从心理学角度对信任的解释如下:
    Trust is believing that the person who is trusted will do what is expected.
    信任是指,相信被信任的人会做出预期的事

    结合我对信任的理解,信任包含几个关键点:
    1. 信任是一个心理预判
    2. 信任是有程度的。
    3. 信任是单向的。比如我信任你,但你不一定信任我。
    4. 信任是有维度的。
        道德上的信任:我信任他不会干坏事。
        能力上的信任:我信任他能搞定这个事。

    心理预判一般来源于两个因素:历史经验和客观规律。当然,这两个因素并不矛盾。事实上,我们大部分的预判,是同时建立在这两个因素之上的。

    构建信任关系除了可以让彼此的信任的双方得到心理的上的愉悦感外,更重要的是,信任可以提升合作效率,甚至完成一些单体无法完成的事情。对于历史经验形成的信任关系,需要靠时间来积累。如果双方合作,都要从0开始积累,显然是低效的。为了提升效率,我们常常会引入第三方,在双方无历史经验可供参考的情况下,来实现两者间的合作关系。我们可以把这个第三方信任机构或工具称之为“信任中介”。

    原子模型

    信任传递:A信任T,T信任B,A可以通过T间接的与B产生合作关系。比如B想借钱,T没钱,A有钱;此时A可以把钱先给T,T再把钱给B。当B违约时,T帮B把钱还给A。

    去信任:A信任T,B信任T。在A和B在互不信任的情况下,A和B将各自需求提给T,由T来达成A和B各自的需求;或者A直接与B产生合作关系,但都是在T的监视下完成,由T来确保A和B都是按交易的要求完成的。

    注:黄色箭头代表着信任的方向。

    其中“信任传递”和“去信任”的主要区别在于,信任传递中的T参与双方的交易,也承担责任;而去信任模型中的T,不参与交易,也不承担责任。

    区块链本身是一个平台工具,提供了一个不可篡改的记账服务。他无法促使交易双方彼此互相信任,也无法参与到双方的交易中;作为一个没有生命的工具,当然也无法承担交易责任(比如A违约,B发假货啥的,都属于交易责任;至于记账的正确性,系统的安全性责任,当然还是由区块链保障)。因此区块链所实现的是“去信任”模型,而非“信任传递”模型。

    当然,在区块链记录大量交易数据后,则给人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经验数据。比如当A不信任B时,但在链上可以查阅B发生了大量的成功交易。此时A可以判断,B是一个可以相信的人。这是一个衍生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提的“增信”的由来。无论是否有历史交易数据,在区块链平台上的交易仍然是在去信任模型下完成的。

    信任是一个泛概念,包含的场景非常丰富,比如合作信任、感情信任、交易信任……而在区块链的世界里,当前主要涉及的场景是交易信任。当然,还可以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提供存证服务,以解决其他场景的信任问题。

    至于区块链如何做到不可篡改的记账服务,请参见《区块链如何确保交易安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说区块链是“去信任”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td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