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朋友圈是个给自己的人生留回忆的地方,不是自我膨胀的地方

朋友圈是个给自己的人生留回忆的地方,不是自我膨胀的地方

作者: N12 | 来源:发表于2018-04-09 23:25 被阅读0次

读老白的另一本书《痛并快乐着》,里面有这样一些话:"现代人的真正烦恼,其实并不是资讯太少而是相反,每一日,我们都渴望信息冲浪,唯恐自己被世界抛离,但我想,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们才会被真正抛离。"  "可看着屏幕上真真假假的思想和真真假假的名字,我多少有些厌倦,实话实说这四个字至少在网上还是梦想。"

读到这段话的时候看到了其他的读者的评论其中一个读者是这样说的:"是啊,喜欢一点小事晒朋友圈,喜欢刷微博唯恐自己被人群隔离,为了汲取一点共同的话题不停地刷最新信息,为了几个赞和虚情假意的评论而沾沾自喜,时常呼喊正能量,处处灌输心灵鸡汤,这不是常态,是病态,因为真的没有留给自己反思的独处时间,完全丧失自我的思考能力,看到这里真的忍不住的吐槽自己了"

突然认识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自己身上也一直存在,哪就是把朋友圈或多或少的当成了炫耀自己的地方,当成了满足自我虚容心的地方。

记得之前网上有一个视频,描述朋友圈人们晒出的自己的生活和现实中真实生活的差距,其中有一个片段是一个女孩早晨醒来,旁边的男朋友或者老公还在睡着,面色暗黄、苍白,头发也很凌乱,从表情上看得出她的心情是沮丧的,她的生活似乎并不称心。但是她起来以后走洗刷间,洗漱了一番,化了妆,然后又回到了床上,拿起手机微笑着拍了一张自拍照,笑容很漂亮,发到了网上说是自己刚刚醒来。

还有一个片段是一个男生刚刚驾车到达某一个山坡地,但是他拿出来一个骑行时用的头盔,离开车内去远处拍了一张照片,也同样发到了网上,说自己刚刚结束三十千米的骑行运动。

我想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看到的是自己刚刚醒来的样子也如此漂亮,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别人看到自己坚持运动,高度的自律的习惯,她或者他的目的都是想得到别人的夸赞或羡慕来满足自己的内心想获得外界肯定的那种渴望。

反观自己以及身边的人,这确实是我们的真实写照,我们也在朋友圈里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美化自己的生活,美化自己。

看了一本书,可能只是看了这本书的扉页,也可能是只是买来,刚刚拆了包装,就拍了一张照片,加上从网上百度的大体内容或者是一句话,就发到朋友圈,造成自己一直在读书,自己是个爱读书的人的假象,确不知或许这是自己读的第一本书。

去健身房,还没有刚到健身房就拍了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告诉别人自己有经常健身的好习惯,然而或许是自己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来后,碰巧来一次。

朋友圈时时充斥着打鸡血,鸡汤,每个人都有意识地想在别人面前塑造一个满满正能量的形象。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为什么会不自觉的美化自己的生活?因为想在这个无法验真假的虚拟世界里向外人展现最美好化的自己,从而得到别人的赞美,得到别人的羡慕以及那种被众人关注追捧的快感。为什么想得到这些,根本原因是现实生活中缺乏这些,而且不愿意承自己缺乏这些东西,所以需要反复强调,来满足自己内心因为缺乏真材实料的空虚感。

为什么不勇敢的面对真实的自己,得到别人一时的赞赏,也只是对应自己一时膨胀的快感。为什么不去承认自己缺乏那些能力呢,然后去尽自己的努力,去弥补,那样当内心真正充实起来了,生命的宽度有了,我们就不需要用假象里从别人获取可怜的认同感了。况且我们人生的意义,也并不取决于别人肯定。

并不反对发朋友圈这种行为,只是认为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在某一个时刻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个小故事我们用文字或者照片记录下来,发到朋友圈,之所以要记录下来,是为了告诉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的自己,在自己的生命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是为自己的人生积攒美好回忆,而不是在一味的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让自己在这种假象中自我膨胀,最终自我膨胀后留给自己还是无尽的失落,空虚。其实膨胀的背后也有把别人的眼光看得比自己内心的开心更重要的成分,记住我们的人生的主角仅仅是我们自己。

我们的生活仅仅属于自己,可以选择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无论精彩与否;也可以选择不分享,仅仅是安安静静的过着自己的小人生,自己体会着生活的各种滋味。分享与不分享,并不代表这个人的品质大方与否,仅仅是一种选择。但是如果你选择分享,请不要忘了尊重最真实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朋友圈是个给自己的人生留回忆的地方,不是自我膨胀的地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ww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