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典故出自于《山海经》。其原文是“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大概意思是有一种蛇能吞下一只大象,它把大象吞下之后居然三年都没消化掉,最后不得不把大象的骨头吐出来。其实本意并非如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形容一个人非常贪婪时经常会用到这句“人心不足蛇吞象”,那这个意思是如何得来的呢?
很久以前,有个蟒蛇精违犯了天条,玉皇大帝命雷公电母用雷电去劈死它,蟒蛇精被追赶得无处藏身,现了原形,蜷缩在尘土之中。碰巧穷秀才梅生郊游回来,途中遇上了暴风雨,雷鸣电闪过后,见路旁尘土中有一条蚯蚓大小的蟒蛇,蜷缩在地上,浑身瑟瑟发抖。梅生可怜这条小蛇,捉起来装入书袋带回家去喂养。雷公电母见有人救走了蟒蛇精,怕伤及无辜,一阵风飞走了。
春去秋来,小蟒蛇逐渐长大了。梅生心中暗想:眼看秋天我要进京赶考,小蛇无人喂养,不如把它放了。一天清晨,梅生把小蛇带到北山丛林放生了。梅生官运不通,一连几科都名落孙山,生活日渐艰难。一天,梅生在大街上闲逛,走到县衙前,见众人围观皇榜。梅生挤进人群,只见皇榜上写道:“当今皇后娘娘身染重病,宫中御医久治无效,榜诏天下,有能治好皇后娘娘病症者,要官给官,要钱给钱。”梅生挤出人群,低头暗想:我要能有灵丹妙药治好皇后娘娘的病症,不就一步登天了吗?想着想着他自己也笑了,哪有那样的好事,能落到我的头上来。不知不觉他已经走出城门,来到了郊外。他继续朝前走,眼看日落西山,暮色苍茫,信步走到后山丛林之中,突然一阵狂风,飞砂走石,刮得人眼都睁不开。
狂风过后,只见一条巨蟒出现在眼前,梅生一见吓得魂不附体,连连往后退走。奇怪的是,大蟒并没有伤害他,竟亲昵地在梅生身旁摆动,不一会大蟒口吐人言说:“梅公子,不用害怕,你以前救过我的性命,大恩不忘,今天是来报答你的。”梅生忽然想起几年前在这里曾把一条喂养多时的小蟒蛇放进了山林,想不到如今已长成一条巨蟒,忙说:“原来是你啊,你怎么报答我呢?”蟒蛇说:“当今皇后娘娘病重,无人医好她的疾病,你从我腹中割下一块心肝当药引,就能治好娘娘的病,你就可以升官发财了。”“我怎么能取下你的心肝呢?”梅生半信半疑地问。蟒蛇道:“你手持利刃,从我口中钻进去,割下一块就行了。”梅生见大蟒张开血盆大口,望而却步,不敢近前。大蟒说:“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不会伤害于你,快快动手吧!”梅生一心只想升官发财,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手执利刃钻入大蟒腹中,割下一块心肝急忙离去。第二天到县衙前,揭了皇榜,进京去了。梅生进宫治好了皇后娘娘的病,龙心大悦,封梅生为宰相,放假三月回乡祭祖。梅生一步登天,耀武扬威带领一班执事随从日夜兼程返回故里。当地州县官员迎接数十里,无不巴结奉承。梅生回到自己的故居,想起不久前的自己,穷不聊生,衣食不济。如今是当朝宰相高官厚禄,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他又忽然想起,荣华富贵皆过眼云烟,不能永生永世。那大蟒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它的心肝乃是灵丹妙药能起死回生,我何不再向它要些来,将来我若生病,吃了不仅可以起死回生,说不定还能长生不老呢。想到这里心花怒放,一夜未曾合眼。第二天,梅生去北山寻找大蟒,果然在丛林中找到了它。梅生向大蟒叙说进京治好娘娘病症,做了宰相。接着进一步请求再赐给心肝一块,留自己以后生病时用。大蟒心中暗想:好一个贪心不足的家伙,如今有了高官厚禄,还想长生不老,真是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转而一想,在危难之中他救了我的命,今天就忍痛让他再割一刀吧!大蟒便对梅生说:“好,你就再割一块吧!”梅生像上次一样操起利刃钻进大蟒的肚子里,他想:这回我要把它的全副心肝都割下来。他翻江倒海似的在大蟒肚里乱砍乱割,大蟒哪里受得往梅生这样折腾,翻身打滚,痛得浑身抽搐。半个时辰过去了,大蟒实在忍受不住,发怒了,它痛恨梅生贪心太大,于是用力把口一闭。梅生在大蟒肚里只觉得天昏地暗,喘不过气来,霎时间成了大蟒的美餐。这真是“人心不足蛇吞相”。
蛇吞掉的是宰相,而不是大象。故此,留下了“人心不足蛇吞相”的传说。后来有人把宰相的‘相’写成了大象的‘象’从而演化出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个俗语还有许多版本)
网友评论